前段時間,保利在微博上稱自己公司的品牌是個“P”,一時間引起業內嘩然,不少媒體很快猜測這是一種營銷手段。經過了連番的輿論造勢后,后來開發商果然給出了解釋:P 計劃成為了保利地產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向。 可見,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為企業、品牌、項目造勢宣傳,已經成為地產行業一種新的趨勢。事實上,這也算得上是互聯網時代不斷變化下的情形下,開發商在低成本營銷方面的一種積極嘗試。近年,微博、微信、APP 紛紛面世,移動終端讓各大開發商紛紛涉足自媒體運營,不僅各個開發商都有自己的品牌公眾號,甚至各個開發商旗下的各個樓盤也都設置了微信公眾賬號平臺,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消費者只要手握手機,掃一掃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賬號,就能足不出戶地了解各大熱門樓盤的最新動態。 筆者了解到,如今地產商在選用營銷手段上,傳統的媒體比如平面媒體的份額在不斷減少,而新興媒體以及互動性媒體漸漸成為投放主流,比如搜索引擎、網絡營銷、數據庫營銷(短信與電開的結合使用)、電影、電視劇、微電影植入、微博營銷、社區論壇營銷等,這些更能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營銷方式發展得十分迅猛,其所達成的營銷目的與效果也是顯著的。 就中山市場來看,如今不少房地產網站均打出了類似“三萬抵十萬”等優惠信息,購房者通過注冊網站會員或者參與房產電商網站組織的看房活動,在實際購房時可以享受此優惠。對購房者而言,數萬元的折扣優惠有不小的吸引力,因此不少消費者都會選擇通過房產電商網站了解優惠信息,甚至注冊會員來享受這種折扣優惠。而通過現場收取“電商成交手續費”,如今已成為了互聯網媒體的重要收入渠道。 不過就筆者從一些開發商處了解到,事實上即便購房者沒有在房產電商網站注冊會員,也沒有參與過房產電商網站組織的活動,前者在實際購房中同樣可以享受這種優惠。而隨著電商模式被開發商以及購房者的摸透,今年來以搜房為首的020 線上線下銷售模式開始成為了網媒的新出路。其中,通過大幅轉型成為互聯網中介,以線上平臺推廣、線下帶客成交實現高點數提成,如今開始成為房地產網絡營銷的又一種新方式。不過在筆者看來,從最初的網絡宣傳、新聞平臺,到如今逐步變成開發商的中介代理,互聯網銷售在不斷變化生存模式與適應開發商口味的同時,其作為媒體最本質的一些東西(譬如盡可能的客觀中立)也在逐漸消失。如果有一天,當這種帶客上門成交的方式都不能滿足開發商的時候,已經亮出自家“老底”的一些房地產網絡營銷又將何去何從?這點相信也是傳統媒體在轉型過程中值得研究與借鑒的地方。 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