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的家庭教育項目正在與時俱進,大大利于孩子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新華社
5月8 日下午,全市中小學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在東區雍景園小學舉行,數百名來自各個鎮區的相關專家老師進行了經驗分享交流。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我市中小學、幼兒園共建成1010 多所家長學校,每年培訓家長約100 萬人次;建成17個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實驗基地,發展了100多名家庭教育志愿者。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個學校的家庭教育項目也與時俱進:有的學校開通了“e 課堂”,利用微信給家長上課;有的學校看到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缺位,邀請爸爸到學校講課;有的學校根據每位家長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以社團的形式開展相關培訓與活動。下面來一起分享下幾個有特色的家庭教育項目。
家長先上學孩子后報名
東區大膽嘗試 “家長先上學,孩子后報名”的做法,把家庭教育關口前移,把家長接受家庭教育培訓修滿10個學分作為給孩子報名入讀東區學校的前置條件。
小孩要入讀公辦學校一年級,家長需先在網上學習,并修滿學分,否則無法報名。4月 10日,《2015年中山市東區公辦小學招生通告》發布,明確了該區公辦學校的招生對象、招生程序和注意事項等。
今年,該區小一和初一新生網上報名時間為4月13日—5月23日,報名前,家長需修滿50個學分,比去年多了40分。在為小孩登記注冊前,兒童監護人任何一方需在家庭教育學習平臺“成長幫手”進行學習,取得50個學分,才能進行“網上報名登記”,“成長幫手”學習不收費。
2015 年東區的家長培訓進一步提前,對2015年秋季的準一年級新生即現在幼兒園大班的家長開展《積極教養策略》家庭教育講座,讓家長及早做好思想和行動的準備。東區教育事務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曾介紹,家長網上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是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果確實有部分家長不愿意參加家長學校的學習,教辦方面也不會硬性要求。未完成網上學習的家長可攜帶孩子的相關資料親自到教辦去填報名表,孩子照樣可以入讀戶口轄區內學校。小孩受教育權利絕對不會因為家長沒有完成課程而被剝奪。
開設家長社團邀請家長“回爐重造”
每周星期一19點30分過后,小欖豐華學校的幾間教室開始燈火通明。自從2011年12月該校開辦了免費特色家長社團,很多家長定期到校上課。他們被按照興趣愛好分成不同班,與自己的孩子完成親子課程,每個班級還有固定的輔導教師。
為啥家長也要來上課?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小欖豐華學校90%以上的學生為外來工子弟。在這樣高比例的狀況下,怎樣確保學生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作用?2012年開始,學校開始醞釀一個新舉措。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同時為學校、教師、家長搭建一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交流平臺,2011年12月,小欖豐華學校開辦了外來工家長藝術活動中心(簡稱:豐華學校家長社團),學校根據每位家長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以社團的形式開展相關培訓與活動,開設親子舞蹈、親子閱覽、親子羽毛球、親子書法、電腦、親子剪紙等社團,目前社團數已達10余個,每個社團根據報名人數設立班級,每個班級配1—2名輔導教師,每周星期一19:30——21:00進行培訓或活動,同時定期開展家庭教育主題沙龍活動,所有活動均免費。
用微信群、QQ 群傳授家教經驗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班主任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手段更加豐富,很多學校都與時俱進,開通了家長微信群、QQ群。小欖鎮積極培育“e家人”公益家教項目,以智能手機為平臺,將父母“e課堂”與傳統家庭教育公益活動相結合,幫助家長自主、自助成長。
開發區將傳統意義上的育人環境(學校櫥窗、班級黑板報、學校文化活動、學校建筑布局等)整合到學校網站,使育人環境網絡化。開發區三小網站中的“班主任日志”詳細記載了班主任每天管理班級的狀況,處理了什么問題,采取了怎樣的方法,結果怎樣等,家長可以隨時通過此欄目了解班主任工作狀態。
西區建立 “家庭綜合服務網站+微信群+QQ 群”家教新媒體服務站,剪輯在西區具有廣泛意義的家教專家高峰論壇、家教巡回講座視頻等家庭教育主題電影等,供廣大群眾學習交流。
東升鎮從2008年4月份到2013年12月錄制家庭教育電視節目 《望子成龍》130集并在電視上播出。沙溪初中開發了針對不同年齡段、涉及不同話題的家長學校電影課程體系,探索出有效的家校溝通新形式。三鄉博愛中學搭建了家教微課平臺,每個班主任、級長根據學生成長特點或先進的教育理念制作一至兩個“家教微課”并推薦給家長定時定點學習。
請家長進夜校聽課
三鄉鎮平嵐小學是一所外來務工子弟集中的學校。為了提升家庭教育質量,該校于2009年10月成立了家長夜校,以方便外來務工子弟家長抽空就讀。
“一開始,很多男性家長都是坦腹露背、穿著拖鞋來聽課。”陳復熙說,不僅如此,每次學校開家長會,總有家長一直靠在教室外的欄桿上抽煙而不愿進教室。為改變這些現象,學校想了許多招。如組織學生和家長一起上夜校,結合“清明節”等傳統節日契機,開展“興家從關注家庭教育開始”為主題的家長培訓講座等。家長夜校開展至今已有5年多時間。平嵐小學的家長夜校項目,已經有了系統的課程設置。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家長,學校有不同的培訓方向。另外,還針對單親家庭設置單獨的培訓課程。
東區柏苑小學探索 “知心家長夜校”,每學期開學初擬定全學期夜校課程,有人人皆學的必修課程,有各取所需的選修課程。中山二中積極開展“家長學校”下鄉活動,家長學校開設到南頭、東鳳、三角、阜沙、民眾等鎮區,利用雙休日的時間,班主任老師、德育干部到各鎮區開展家庭教育知識講座,進行學生情況交流。
“家長護校隊”促進家校交流
對未成年人成長而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是 “綜合加工廠”,缺一不可。目前,我市多個鎮區均配有政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法律專業人士、教師、社工、社會熱心群眾等組成的家庭教育志愿服務隊,這支隊伍以校外輔導站、婦女之家、兒童友好社區等陣地為舞臺,結合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素質教育等內容大力開展家庭教育服務。如西區規范建立“社工+家庭義工”服務隊伍,及時就近地解決基層婦女兒童困難。沙溪鎮政府每年牽頭召開“關心特殊家庭孩子健康成長”研討會,采取六條措施對特殊家庭孩子開展幫扶活動。三角鎮教指中心從2009年開始,就專門針對外來工家庭隨遷子女和“候鳥兒童”的寒暑假留守問題,通過舉辦親子活動和夏令營活動關愛幫助新三角人。
學校、家庭和社區教育的良性互動,促進了區域內教育事業的綜合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廣大家長積極行動起來,服務社區,回饋社會。許多中小學都成立了“家長護校隊”,每天上學或放學時段,一群群家長穿著黃馬甲,揮舞小紅旗,站在學校門口或交通要道,協助巡警和交警指揮交通,維持秩序。市僑中融合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的優勢資源,以“東明社區”為試點,成立“社區家庭教育援助”聯盟服務,開展特殊家庭慰問服務、教育咨詢服務等,受到社區居民好評。
幼兒園把爸爸請進課堂
目前全市已有不少幼兒園有“爸爸助教團”,但南朗鎮中心幼兒園是全市最早把爸爸 “借”進課堂的幼兒園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幼兒園逐漸意識到幼師對幼兒性別角色的形成以及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影響。”該幼兒園老師王維說道,幼兒園環境一向被認為是“陰柔有余而陽剛不足”。在幼兒園當前無法完全解決師資比例的前提下,南朗鎮幼兒園想到了邀請學生爸爸來當“助教團”。
至今為止,很多職業的爸爸來當過臨時老師:交警爸爸教小朋友如何過馬路;醫生爸爸教小朋友如何勤洗手預防生病;消防員爸爸教小朋友遇到火災該怎么逃生……不僅僅是南朗中心幼兒園,我市石門幼兒園、邦德幼兒園等都曾積極開展家長課堂,請來各行各業的男家長充當助教。
孩子的個性心理品質得到全面發展,也有利于孩子情感的健康發展。“爸爸們報名踴躍,備課積極,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尤其是男孩們的‘陽剛氣’足了,‘娘娘腔’少了。”王維說,此舉措還讓家長在親身體驗中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確保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