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不少大型房地產信息平臺都展開了與開發商的電商合作。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家明確表態加快“互聯網+”行業發展。據記者觀察,近期包括中原地產在內的不少地產中介均發布了互聯網金融新戰略構想。此前,鏈家、搜房、世聯行、騰訊等地產中介行業品牌企業均已推出其各自的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產品。有業內人士認為,構建“互聯網+房地產+金融”模式已成為時下地產媒體、中介機構跨行業運營的標配。而且,互聯網金融產品正在切入房地產交易的各個關鍵環節,成為房地產中介又一新戰場。
■互聯網房產中介異軍突起★★法寶:房產買賣金融產品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國內多家大型房地產網絡媒介機構紛紛通過推出眾籌、電商、金融貸款產品轉型。而說起轉型力度,從信息平臺變身交易平臺的搜房網不可謂不大。
去年11月底,作為一家在美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國內大型房地產網站搜房網率先提出搜房要做 “大平臺”,即移動互聯網平臺、交易平臺和金融平臺。隨后,搜房在網站建設、移動終端、內部組織架構等均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而事實上,記者了解到,早在去年年中,搜房網的域名就從過去的“sofun.com”換成“fang.com”,網站中文名稱也變更為“房天下”。這被外界視為搜房網去媒體化的標志。如今在搜房網中山頻道的頁面,記者留意到以往篇幅頗大新聞資訊版塊已無占據顯著位置,反觀查房價、房源、裝修的搜索框才是頁面的“主角“,緊接著則是各種房源信息,新聞已經被放到了頁面右側。整體風格看起來與目前主流房地產中介平臺的模式無異。早前搜房中山公司的有關負責人也向記者確認,公司已經基本從一個媒體平臺轉型成一個交易平臺。相比起以往主打的網站廣告以及端口收費,如今通過各類電商優惠形式銷售(包括線下看房團)一手房同樣是公司的主營方向。
此外,搜房目前還著力打造“天下貸”互聯網金融平臺,當中包括了新房首付、二手房按揭貸款、贖樓貸等貸款業務。這樣一來,目前搜房已經構建起了“網上房產買賣+金融”綜合型交易服務平臺。
對此,有本地實體代理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搜房提出建設交易平臺,實際上是把自身從公共平臺轉成銷售平臺。如此一來,過去與搜房存在廣告合作關系的企業,如今雙方的關系已經悄然轉變為競爭對手。對于搜房來說,這種業務轉型意味著搜房在與開發商實現更緊密合作的同時也流失了原本的廣告投放客戶。對于傳統實體代理商來說,這自然是他們不愿看到的。
■實體中介緊貼市場“迎戰”★★法寶:開拓線上鞏固線下
在一些網絡媒介紛紛升級為互聯網中介的同時,不少傳統房地產中介亦開始通過 “開拓線上+鞏固線下”的方式,力求緊貼市場發展步伐。
譬如,在今年3·15前夕,大型中介機構家家順正式推出了 “100%真房源”活動,公開承諾其官網房源全部真實,并向消費者、媒體宣布“假一賠百”賠付活動。與此同時,家家順通過開發移動終端軟件以及提供房貸服務,讓購房者能夠實現一站式買賣房屋。
家家順表示,由于目前互聯網上虛假房源信息較多,造價成本低,干擾了正常的市場信息。而通過打造真實房源,家家順現有的實體門店將得到強化,同時這種品牌信譽度對于前者在移動終端、房貸業務的開拓上會有正面幫助。早前記者在家家順全新升級后的網站、手機APP移動終端軟件上看到,與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二手房網站相比,家家順對在售的二手房源進行了詳細的分類。
“經歷去年的中介行業變革后,各大中介都在互聯網大環境下開始謀求新的發展,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將會是重要一環。未來兩到三年,我們將打造一套E2E(線上線下一體化)為基礎的成熟運營模式,同時形成全民監督的社會監督管理模式。”家家順中山區域總監李功鎮早前向記者表示,做好線上線下的一二手聯動,開拓互聯網金融服務、完善經理人制度等是未來大型實體中介轉型升級的大方向。互聯網是讓信息更加透明的工具,用好互聯網,可以提高人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人均產值,也能提高經紀人收入。不過,實體代理、互聯網中介乃至房企自有平臺等肯定會存在磨合與競爭。
另一方面,在互聯網金融成為房地產行業變革焦點的形勢下,實體房地產中介代理也加快了布局互聯網金融的步伐。記者了解到,近日國內大型代理機構中原地產表態,稱將與包括銀行、基金、信托、券商、資管在內的100多家金融服務方建立合作關系,推出多款金融產品,為開發商和購房者提供融資方案。據悉,中原推出的金融產品初期階段包含兩類:針對房企的機構類融資;為購房者提供的首付貸、按揭貸等個人業務。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與以往中介公司自己提供金融產品不同的是,中原以搭建平臺為主,扮演的是居間角色。比如開發商要借錢,直接和中原說,然后會開條件,比如利率、時間要求、抵押形式等,中原把這個需求和資金方對接,優先級比較高的會先釋放出去。
行業利潤縮水競爭格局變化
大型房企集體“觸網”
事實上,在中介平臺紛紛 “觸網”的同時,大型房企自身也同樣躍躍欲試。日前,作為去年國內房地產銷售金額“一哥”的綠地集團也正式宣布加大互聯網領域開發。公開消息顯示,目前保利、萬科、萬達、碧桂園等越來越多的房企正在以不盡相同的方式加入“互聯網+”大軍。
據中原地產研究部提供的數據,截至4月中旬,今年一季度報的萬科、保利等43家上市房企中,業績同比下調的企業達到了31家,占比超過七成,多家企業利潤跌幅超過五成。因此,在業內看來,面對利潤普遍下滑、競爭格局發生變化等行業現狀,這迫使越來越多房企不得不謀求新的增長點。而為了有效獲取潛在的消費者需求和收益,“互聯網+”便是其中之一。
對于房地產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住建部有關專家早前表示,房地產行業具備互聯網思維是順應市場發展的事情。未來,客戶資源的整合、房產大數據的應用,都將是未來的趨勢。尤其在當下的房地產轉型期房地產服務的轉型也離不開創新渠道的介入,而互聯網正是其中之一。
不過據記者觀察,在房企為尋求新的增長點試水互聯網領域時,目前大多數房企嘗試的微信營銷、大數據等互聯網手段均主要停留在輿論營銷、品牌軟推廣的層面。譬如近期恒大發布的無理由退房政策、保利老總的“保利是個p”言論等均是近期房地產行業輿論關注度最高的話題。
對此,有大型房企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坦言,由于目前互聯網與房地產行業的融合模式實際上還不清晰,房地產觸網模式主要集中在營銷上,對于互聯網如何影響房地產開發,目前仍需要時間去逐步摸索,效果還有待時間驗證。至少從現在來看,讓房企完全拋開傳統媒介推廣而轉向網絡營銷的做法并不現實。尤其在中山這類二三線甚至是更下一級的四線城市里,購房者對互聯網營銷推廣的認可度、口碑度、美譽度、知名度等仍有待提高。反觀前者對傳統媒體的認可度以及認知度依然相對較高。
【業界觀點】
房產互聯網金融模式前景有待觀察
對于互聯網中介的異軍突起,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目前主要是集中在 “購房+金融服務”兩個板塊相結合的方式。
一方面,通過“線上電商+ 線下看房團+ 現場成交”的模式,房地產網絡平臺利用了網絡平臺促成樓盤成交,滿足了房企對多維度營銷的需求。而通過保底投放+ 成交提成方式,房地產網絡平臺的盈利也有了基本保證。
另一方面,在“互聯網+”的政策號角下,目前幾乎各大房地產中介公司都在加碼互聯網金融領域,而推出的產品也有所差異。有本地券商行業人士向記者分析,目前實力較為雄厚的互聯網中介或平臺,其所操作的實質上就是類似P2P 形式的房產類金融產品,而龐大的購房群體正好是這類金融產品的主力消費對象。如果順利推廣的話,這無疑是前者增加盈利的有力范疇。分析認為,此類企業對于轉型有比較成熟的路線,即在傳統業務比較夯實的基礎上進行,背后一般有比較大的客戶群和大數據戰略作為支撐。
不過,對于中介涉足互聯網金融的前景,早前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也提出了幾點擔憂。目前的各類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看似美好,其實隱藏了很多風險。
首先,很多產品的創新,看似很合乎市場需求,比如推出的各類住房理財產品就受到追捧。但很多時候,此時的客戶都是一些熟人客戶。如果后續繼續推廣,是否有可持續的客戶群,是需要打問號的;第二,此類互聯網平臺下,通過高額的回報來吸引客戶注冊和參與,但后續能否持續還有待考量。
而據記者觀察,去年初,多家互聯網地產機構推出的房貸產品一度受到不少購房者的歡迎,但隨著去年底至今年初央行的接連降息與降準,如今購房者的置業門檻與貸款難度已經大為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購房者貸款首選肯定會回歸傳統商業銀行以及公積金。相比之下,主打放款快但利率相對較高互聯網金融產品,接下來其受歡迎程度顯然會有所降溫。
【名詞解釋】
何謂“互聯網+”?
“互聯網+”,它是創新2.0 下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 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房企利潤普遍下滑、競爭格局發生變化等行業現狀,已迫使越來越多房企不得不謀求新的生存之道,而 “互聯網+”便是其中之一。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