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微信貸累計為超過20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戶均貸款額為6.1萬元。我國網貸平臺己近2000家
余林在淘寶經營著一家專營汽車機油和潤滑油的五皇冠店鋪。從4年前的一家實體店開始做起,如今余林每月的銷售額高達200萬元,網絡銷售占比超過90%。
“我們這個行業利潤不高,之前完全靠自有資金,發展比較慢。我也曾向銀行貸過款,但是因為沒有抵押就沒貸成。后來能夠申請到阿里貸款,真是挺驚喜的。”余林說,這兩年他一直在使用阿里小微貸款,從申請到獲得貸款只花幾秒鐘,不用抵押擔保,可以隨借隨還。
阿里小微貸款,是阿里巴巴面向淘寶、天貓小微電商提供的小額貸款服務。貸款分為訂單貸款和信用貸款兩種,淘寶、天貓訂單貸款最高額度100萬元,周期30天,信用貸款最高額度100萬元,貸款周期6個月。
“我們做的都是不起眼的小業務,而網絡金融做這些小業務有著先天的優勢。”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淘寶、天貓有成千上萬家小網店,這些網店的注冊信息、歷史交易記錄、銷售額現金流等信息,在阿里巴巴的數據庫里一清二楚。只要網店有真實的訂單,阿里就可以給它放貸;經營狀況好的網店,還可以憑借自己的信用獲得貸款。比起傳統銀行一家一家地調查企業、一筆一筆地進行審核,成本和風險明顯降低,效率則大大提高。
“網絡小微商戶單筆貸款資金額不高,但資金需求量大、貸款頻次多,小業務蘊含著大市場。”這位負責人說,截至2012年底,阿里小微信貸累計為超過20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電商客戶平均一年使用訂單貸款30次,戶均貸款額為6.1萬元,大約76%的客戶資金需求都是在50萬元以內。
除小額貸款業務外,近日支付寶宣布將推出新服務“余額寶”,用戶在支付寶網站內可以直接購買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代表,阿里巴巴已經涉足第三方支付、小微信貸、信用支付和保險、理財等多個領域。
隨著互聯網與金融結合得越來越緊密,京東商城、蘇寧電器等電商也借助交易平臺、交易數據,紛紛進入小額貸款領域,布局金融平臺業務。針對個人的網絡貸款平臺也發展迅猛,如人人貸、拍拍貸、宜信網、紅嶺創投等,越來越為網民所熟知。目前,我國的網貸平臺已近2000家。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而不需要銀行、券商等傳統的金融中介。互聯網金融的透明、開放和便利,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互聯網金融研究部總監周新旺表示。
重新切分“蛋糕”
支付便捷、信息透明、交易成本更低,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年增速達100%,傳統金融行業面臨一場新的“大考”
銀行業內人士分析,互聯網金融正在進入傳統金融行業的各個領域。從理論上說,除了高資本、高技術支持的業務或法定執業資質限制的業務,傳統銀行的其他業務都有可能被互聯網搶占。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滲透,傳統銀行越來越難以掌握客戶的交易、支付行為和信用信息,在一些業務領域可能會出現客戶流失和業務萎縮的情況。
互聯網金融將進一步加速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功能逐漸弱化。例如,支付寶、易寶支付等已經能夠為客戶提供收付款、轉賬匯款、機票與火車票代購、電費與保險代繳、手機話費繳納等結算和支付服務,對商業銀行形成了明顯的替代效應。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成為規模近萬億元的龐大產業,并以每年高達100%的增速發展。這對銀行傳統支付業務產生了極大的沖擊。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銀行等傳統金融行業正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并開始注重將互聯網信息技術運用于客戶細分、產品、服務研發和整合。
比如,建設銀行推出善融商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商品批發、零售和支付結算等全面金融服務,希望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積累大量交易數據,開發不同的金融產品。招商銀行從去年開始,先后與手機制造商和移動運營商合作,推出移動支付產品——手機錢包。中信銀行與財付通合作,希望借助第三方支付平臺整合產品,開展網絡商戶小額信貸,并于近日推出手機近場支付業務。
是對手也是伙伴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相互補充,為客戶提供更精細化的服務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勢頭,不少人驚呼“狼來了”。傳統銀行應當如何應對,才能做到“與狼共舞”?
“互聯網金融會促使傳統金融業態朝著更便利、高效、低成本的方向發展。到一定階段,沒有變革的傳統金融行業可能會被替代,而一些有專門功能的互聯網銀行可能會發展起來,互聯網金融會成為一種普遍的金融業態。”周新旺認為。
周新旺說,未來銀行應當重視信息化建設,深入挖掘客戶信息,注重積累、整理、分析客戶數據信息,在此基礎上對客戶進行細分,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開展精細化服務。比如,高凈值客戶可能不習慣網絡金融服務,對他們要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而對“數字原住民”客戶則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電子化服務。
業內專家認為,互聯網與銀行業務的融合,將促使銀行轉變傳統經營方式,減少依賴節點型的專用資本,學會運用網絡化的社會資本,這正是未來銀行結構轉型的重要抓手。
銀行應當發揮融資、信用、數據等傳統服務優勢,在小微貸款、網絡融資、P2P托管、泛資產管理產品在線銷售、供應鏈在線融資等方面加強與互聯網電商企業的合作。銀行只有適應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緊貼生活變化和用戶需求,才可能擺脫單純的支付、資金中介工具的角色,在新的市場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也表達了未來與傳統金融業合作的意愿。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近日宣布,今年7月阿里小微信貸平臺將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開放,為銀行提供小微企業的信息數據,共同合作提升小微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發展,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網絡貸款平臺眾多,匯集的資金量也越來越大,風險與之相伴而生。”周新旺建議,監管部門在規范平臺經營的同時,更要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讓更多參與者明白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謹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