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百度CEO李彥宏在云南的講話,似乎是互聯網人改造傳統產業的一次號角吹響。實際上,在李彥宏開口之前,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要么摧枯拉朽、要么緩慢滲透,已在不同程度地改變各種傳統產業的形貌。
騰訊科技做了一個專題,列舉了幾大領域里向傳統勢力滲透的移動應用。可以看到,這些移動應用有的是PC產品與服務的延伸,有的則是完全結合移動端特點平地而生的應用。
呃,騰訊科技似乎有意無意忘了表現最突出的一個產品,自己東家的:微信。難道它還不讓中國移動這樣的傳統運營商勢力夠難受么?
騰訊科技選的領域是:租車、餐飲、旅游、教育、醫療、房地產。從中節選部分信息,來看下租車、餐飲與教育、醫療相應情況。
打車
傳統電話叫車服務平臺,并沒有實現乘客與司機的直接對接,而是需要一個中轉點——呼叫中心。當服務人員收到乘客的電話請求之后,再去通過機臺去調度附近的司機。調度過程信息沒有實時動態的反饋,信息嚴重不對稱。
打車應用繞過了呼叫中心,通過一個應用將司機與乘客無縫連接起來。
打車應用的推出,讓傳統出租車公司運營的電話叫車業務頗為尷尬,其自身花重金建立起來的呼叫中心,跟這種新生事物比起來,根本沒有競爭力。因此,許多出租車公司也紛紛開始表示要推出自己的打車,或者微信叫車公共賬號。
代表應用:搖搖招車、嘀嘀打車等
餐飲
移動互聯網讓人們的飲食消費決策變得更精準。飲食信息可以更低成本、便捷、快速的傳遞給消費者。運用移動互聯網應用,消費者可以在進入餐館前先點餐,團購等預付費業務可以實現先付費后消費。
代表應用:大眾點評、食神搖搖等。
旅游
由于更準確把握住用戶對在線下旅行場景中的各種需求,很多垂直應用跳過PC發展階段從移動端興起,專注于某項核心服務而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力。
代表應用:酒店達人、今夜酒店特價等。
教育
利用互聯網的方式,強調學習時間的緊湊、交互,同時又滿足個性化學習的模式來打造在線教育產品。就像手機游戲一樣,原本不玩游戲的人也會產生樂趣,在線教育也應該借鑒,讓一批原本不消費教育的人再參與進來。
代表應用:英語流利說、云詞等
醫療
更多新產品和商業模式對用戶生命周期持續性的服務理念日漸凸顯,個人健康管理將成為在線醫療業的發展主流趨勢。
代表應用:好大夫在線、春雨掌上醫生等
更多領域與分析文章可見騰訊做的這個專題。
風險與挑戰
以下是虎嗅泛泛談下這些移動應用滲透乃至傳統產業后面臨的挑戰:
1、傳統產業的IT化、互聯網化水平低。把傳統商家信息搬到網上去需要大量時間與積累。讓商家能用電腦、iPad或各種讀卡器操作管理訂單與客戶,是件蠻費力氣的時間,教育成本不菲。這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缺錢不行,光靠砸錢也不行。
2、行業監管問題。叫車應用前段在各大城市已碰到監管之檻。連Uber在美國也不能幸免。最新的好消息是,美國一家上訴法院6月6日解除了一項臨時禁令,批準了紐約市的一項試點計劃,允許紐約市的旅客通過智能手機叫出租車。但Uber們與出租車運營方的相關博弈并不會終結。
常常,監管方跳出來是因為各種移動應用與互聯網服務都是把中間環節、或者傳統運營方推倒,建立起服務提供者與終端消費者的直接聯系,這自然損害到既得的環節利益。更有一些本來就是重點監管的行業,如醫療——所以移動、互聯網應用進入這些行業的監管風險更高,無法觸及傳統行業的核心利益與模式,只有去尋摸開發、解決一些新的需求:如個人健康管理。
3、在某些層面與階段,傳統產業的邏輯與互聯網邏輯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這會導致互聯網勢力折騰半天,發現自己沒法“馴服”傳統生意,也跟傳統生意沒法融合到一塊兒結出商業果實來。比如,虎嗅作者“老清新”在文章里提過:“傳統生意講究快速的買進和賣出,講究生產和消費,目標清晰地投入產出;而互聯網生意可能運營目標和最終的贏利點完全不一樣。”互聯網一開始講的是免費,講的是規模,講的是把人運營到了、圈到了再說。
以上只是泛泛列了幾點,實際的風險挑戰,根據每個行業的不一樣,還不一而足。虎嗅作者王新宇在《鼠標如何攪動水泥?》一文中列舉了兩個已在做的途家、還未成的菜鳥案例,來分析互聯網人應該如何進軍傳統。他的一個基本觀點是:互聯網人需要了解傳統行業的基本需求、縱深化切入,精細化運營,或者聯合多家資本資源對傳統行業進行深度改造。后一點對絕大多數創業者是不可能的,還是留給馬云與李彥宏去做吧。創業者,還是應該老老實實瞄準一個需求、圍繞一個群體,打造出自己雖在線上、卻接地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