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歐陽貴有、陳暉東、王超剛率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市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赴東莞就中山市工業用地保護和利用管理立法起草工作開展調研。強調要學習好東莞經驗,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堅持制造業立市強市不動搖,以高質量立法規范全市工業保護線管理,保障工業發展用地總量和空間,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
調研組一行,首先座談聽取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及自然資源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東莞市工業保護線專項規劃》等文件出臺情況介紹,以及工業保護線管理、工業園區產業準入、產業轉型升級基地監管等方面經驗做法。隨后就工業用地總量結構劃分、總量控制、劃定程序、土地收儲、工保線等量置換、工改M0準入和監督管理等方面具體操作問題開展熱烈探討。
東莞,起步于制造,發展于制造,揚名于制造。為保證充足工業用地空間保障工業發展,2018年8月29日,東莞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東莞市工業保護線專項規劃》,全市共劃定420平方公里工業保護線支持實體經濟。工業保護線分為工業紅線和工業藍線,工業紅線指為保障城市產業長遠發展而確定的,符合城市規劃的工業用地保護線;工業藍線指為穩定城市一定時期內工業用地總規模,將規劃已改變用途的現狀工業用地擇優劃定的工業保護線。同時也通過土地管控政策和方向的《東莞市工業保護線管理辦法》及《東莞市保護線實施細則》。按照“總量控制、集中連片、保大放小、分類定策”的原則劃定,明確基礎較好、集中連片的產業園區,市鎮重點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用地,市鎮重大產業項目、倍增企業、骨干企業等重要企業的工業用地,位于“三舊”改造專項規劃產業保障區內的工業用地等應劃入工業保護線范圍。
歐陽貴有指出,調研組一行之所以選擇到東莞學習,因為東莞是堅持工業立市、工業興市,以制造業為主導的地市,中山與東莞從歷史的“一家親”,到改革開放“廣東四小虎”,均有著密切的聯系與淵源。近年來,由于中山工業制造業發展的比重、投入等方面不平衡,導致中山經濟發展進入了瓶頸。為加大對工業投入占比,保證項目順利落地,市委主要領導要求市人大常委會加大力度推進工業用地保護利用立法工作。
歐陽貴有強調,東莞市在工業用地保護方面走在前列,中山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學習借鑒好東莞的先進經驗。一是高度重視工業發展。東莞市的現狀工業用地大于規劃工業用地,足以證明東莞市委市政府對工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想方設法發展工業。二是及早管理工業用地。東莞市市委、人大、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自2017年起連續三年對工業用地情況進行跟蹤管理,形成了非常好的保護管理態勢。三是采取嚴格管控措施。東莞市以紅線、藍線對土地進行清晰劃分,明確規范工業用地紅線保護區,守好土地資源。
◆中山日報社編發中心
◆文: 記者 張房耿 通訊員 羅宇峰
◆圖: 通訊員提供
◆編輯: 曾嘉慧
◆二審: 朱暉
◆三審: 蘇小紅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