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網訊 5月30日,記者從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近日,市質量強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中山制造高質量在行動工作方案》。《方案》從總體要求、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4個方面,提出26條措施,著力提高中山制造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其中,到2025年,全市獲各級政府質量獎企業達20家以上。
《方案》要求,通過實施中山制造高質量行動,加快提升制造業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一批品質精良、性能優越、競爭力強的“中山制造”優質產品。到2025年,中山制造高質量行動取得明顯效果,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升,多層次、高水平的地方特色標準體系不斷健全,高水平產品、技術、管理的品牌形象逐步樹立。
《方案》根據總體要求,提出了系列發展目標,重點包括三方面。在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樣板方面,持續推進制造業質量提升,解決一批影響制造業發展的質量難點與堵點,到2025年,全市獲各級政府質量獎企業20家以上;在成為企業質量提升的鮮活典范方面,促進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提升,質量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質量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到2025年,實現規上工業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100%覆蓋,全市獲各類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數量每年新增300家以上;在成為質量治理現代化的探索者方面,促進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更加健全,質量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形成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質量共治格局。到2025年,建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5個以上,實現“十四五”期間全市企事業單位新增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數量350項以上,新增企業自我聲明公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數量達到4000項以上,新建社會公用計量標準50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