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街道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本報記者 夏升權 攝
5月20日,《中山市服務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為未來五年中山服務業發展提供了行動綱領。根據《規劃》,到2025年,中山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2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約7.5%,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0%,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3%,基本建成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面向灣區的高端公共服務體系和一流公共服務中心。
■“十三五”中山服務業年均增5.5%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全市服務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1135.2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523.3億元,年均增速達5.5%,高出GDP年均增速2.5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41.9%提升到2020年的48.3%。2020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2%,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壓艙石”。截至2020年底,全市認定兩個服務業新興業態創業孵化園,培育服務業新興業態企業983家。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搶抓“雙區”建設機遇,重點構建“2+3+4”行業體系,塑造“雙核支撐、多區聯動”新空間格局,實施企業培優育強工程、數字經濟賦能工程、兩業融合發展工程、服務消費拓展工程、擴大開放協同工程五大工程。
■構建“2+3+4”行業體系
《規劃》提出,構建“2+3+4”行業體系,即做強做優兩大支柱行業,突出發展三大重點行業,加快發展四大成長性行業。
“2”是指現代金融業、商貿流通業。到2025年末,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380億元,本外幣存款余額達到10600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達到9200億元。“十四五”期間,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達到5%左右,建成面向全國的功能齊全、輻射能力強、年成交額超過100億元的專業市場集聚區。
“3”是指商務會展業、文化旅游業、現代物流業。包括做大做強商務和會展產業,打造區域性商務中心和具有全國甚至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展會;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向高端文化旅游產品轉化,推動文旅融合向縱深發展,培育彰顯中山人文精神的高端文化旅游產品體系;推進交通物流、供應鏈物流與制造業、電子商務、數字經濟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冷鏈物流、生物醫藥物流、跨境電商物流,爭取打造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4”是指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健康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四大成長性行業。
■塑造“雙核支撐、多區聯動”新空間格局
“十四五”期間,中山將塑造“雙核支撐、多區聯動”新空間格局。
“雙核支撐”中的“雙核”是指翠亨新區和岐江新城。《規劃》提出,全面加快建設翠亨新區,集聚發展高端生產性服務業、新興服務業和總部經濟,大力推進科技金融新城、灣區國際醫療城、灣區未來科技城等項目建設,打造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高水平推進岐江新城整體性開發建設,進一步加強周邊老舊小區的城市更新力度,重點發展高端商務、現代金融、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打造城市新客廳。
“多區聯動”是指推動多片區聯動融入地區一體化發展。《規劃》提出,圍繞各片區內鎮街發展定位、發展基礎和產業優勢,高標準建設一批試點示范產業園區,積極深度融入深港、廣佛、珠澳、江門粵西等周邊地區的一體化融合發展。包括將東部兩業融合創新示范區(包括火炬開發區全域),西北部生產性服務業標桿區(區域范圍包括小欖鎮、東鳳鎮、古鎮鎮、黃圃鎮、三角鎮、南頭鎮、橫欄鎮、阜沙鎮),南部產城融合優先發展區(區域范圍包括坦洲鎮、三鄉鎮、神灣鎮),中部科技創新深度合作區(區域范圍包括南區街道、大涌鎮與板芙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