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連,才聚南粵。10月15日上午9時許,大連理工大學學生文化中心內人頭攢動,“百萬英才匯南粵”N城聯動秋季招聘遼寧專場正式啟動。來自廣東的799家頭部、重點企業及事業單位組團赴校,攜超22000個次崗位與全維度創新就業政策,為遼寧高校學子搭建起“家門口找好工作”的便捷通道,夯實廣東現代產業體系人才基座。
記者了解到,此次招聘活動通過“專場招聘+青春集市+文化體驗+學子座談”多重活動聯動,聚焦“穩就業”,服務大學生,為高校畢業生鋪就優質就業通道,讓其既能直面企業選崗位,也能深入了解廣東產業與人才環境。

招聘現場人氣火爆。見習記者 張景天 攝
據了解,大連理工大學專場共有199家企事業單位帶來超5000個優質崗位,截至活動結束,大連理工大學專場共吸引2678名學子入場求職,現場收到簡歷2869份,現場與企業簽約258人,企業達成意向328人。
崗位精準對接
產業需求牽手高校優勢
現場設置的展位中,來自廣東的頭部、重點企業及事業單位悉數亮相,其中國企、民企,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不同類型單位形成互補,構建起“國企引領、民企支撐、事業保障、院校協同”的招聘格局。
據了解,本次招聘會中,199家廣東企事業單位并非“盲目組團”,而是聚焦八大重點產業領域,同時圍繞大連理工大學信息技術、土木工程等王牌學科和優勢專業,匹配長虹電子、路橋新力等企業,設置電路設計師、土建工程師、電控博士等對口崗位,實現“校有所長”與“業有所需”的高效匹配、精準對接。

中山企業招聘展位吸引眾多求職大學生。見習記者 張景天 攝
多家企業針對高校學科特色釋放優質崗位,招聘現場熱度攀升,“大排長龍”“僅一個多小時,我們就收到30多份簡歷,其中約一半都比較滿意。”神舞科技創始人鄭輝也到了招聘會現場。他向記者介紹,公司此次招聘重點面向電子信息類、自動化等理工科專業學生,以研發崗位為核心方向,同步開放正式崗與實習崗,具體涵蓋算法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硬件工程師、嵌入式工程師,同時也涉及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等崗位,力求為公司技術團隊補充新鮮血液,也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職業發展入口。
明陽智能中央研究院-漂浮式平臺研發室主任劉曉峰則以“校招團隊成員+分享嘉賓”雙重身份回母校招聘,他表示,廣東“敢為天下先”的發展氛圍為青年提供成長沃土,目前已有約70名大連理工畢業生在明陽集團任職。此次集團針對該校學科,推出工程(機械、電氣、力學)、軟件、控制、人工智能等崗位,以研究生學歷需求為主、優秀本科生為輔,重點吸納核心研發人才。僅15日上午,明陽集團展位就收到超100份簡歷。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廣東赴遼招聘不僅聚焦“當下崗位對接”,更著眼“長期發展協作”。當天上午,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大連理工大學、大連工業大學、大連大學三所高校的學生就業部門簽訂了校地合作協議,旨在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后續,雙方將通過雙向溝通、供需對接等方式,共同培養和輸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類人才。

大學生在中山企業展臺前面試洽談。見習記者 張景天 攝
當天下午,中山市糧食儲備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廣東弘景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山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山企業,與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等開展合作洽談對接。雙方圍繞糧食檢測、工業污染控制等領域深化產學研融合,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產業科技互促雙強奠基。
多維體驗增溫
文化與服務傳遞城市溫度
此次廣東赴遼招聘活動打破傳統模式,將“青春集市”與招聘服務深度融合,15000份城市見面禮陸續發放給入場求職者。集贊領文創、職業測評、政策咨詢等互動環節同步開展,不少求職者投遞簡歷之余,紛紛駐足參與,讓求職過程多了幾分趣味與溫度。
四大主題功能區更以精準服務彰顯誠意:政策咨詢區詳解地方政策優勢與城市魅力,職業指導區提供專家一對一行業趨勢解析,AI賦能就業區依托大模型提供職業規劃、測評、簡歷優化及面試陪練服務,簽約區則備好“城市禮遇”套裝,等待意向達成的求職者領取。這種“招聘+服務+體驗”的模式,讓求職不再是單向選擇,更成為一場有溫度的互動。

招聘現場AI面試體驗區。見習記者 張景天 攝
會場入口處,“中山有請 ‘住’夢未來——好工作+好房子,中山為你配齊”專區格外顯眼,吸引眾多求職者駐足了解安居政策。為筑牢人才住房保障,中山推出“幸福安居計劃”:5000套多戶型人才房可拎包入住,短期免費青年人才驛站解決臨時落腳需求,公積金貸款額度最高上浮5倍(個人最高360萬,夫妻最高720萬),全方位筑牢安家保障。同時,配套人才安居購房補貼:對于符合條件的人才,最高享購房發票票面金額2.5%購房補貼(電子消費券)。
“廣東周邊優質高校不少,但中山還特意花大量精力組織企業過來招聘,真的很難得、很暖心。”大連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四學生陳悅,對中山的創新就業服務氛圍贊不絕口。面試間隙,她體驗了AI賦能就業區的MBTI職業性格測試,“現場布局特別貼心,前面是招聘主會場,中間有活動小專區,后面還有博士、博士后專區,既滿足不同群體就業需求,各類服務也幫了我不少忙!”
從文化展示、政策解讀到精準服務,招聘活動的每一處細節,都在傳遞城市誠意與溫度,為求職者選擇南粵、扎根中山打下基礎。
鄉情搭橋引線
助學子圓“雛鷹歸巢”夢
招聘會期間,團中山市委聯動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明陽智慧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中山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優質企業開展一場粵籍學子座談會,搭建學子了解家鄉、聯結鄉情的橋梁,助力學子規劃“歸巢”之路。

粵籍學子座談會,搭建學子了解家鄉、聯結鄉情的橋梁。見習記者 張景天 攝
座談會上,來自廣東12個城市的42名學子齊聚一堂,觀看中山城市宣傳片、《你最珍貴就在中山》宣傳片,從人文底蘊到產業活力沉浸式感受中山魅力;通過廣東宣傳片《到廣東、夠廣東》及蘇炳添、陳藝文等“打call”視頻,進一步了解廣東與中山的發展機遇。
互動交流環節,學子們敞開心扉暢敘鄉情、交流職業規劃,圍繞“企業文科崗位需求”“本碩培養晉升差異”等問題提出求職困惑,企業代表與政府工作人員則結合崗位特點、職業路徑及人才補貼、安居保障等政策,逐一精準回應。主辦方還為每位學子贈送“四最青年”文件夾、筆記本等中山青年文創產品,讓文創成為學子與家鄉聯結的溫暖印記。

中山企業與大學生現場簽約。見習記者 張景天 攝
“我來大工已經第四年了,來了這么久,還是第一回通過官方渠道認識這么多廣東學子,真的十分感謝中山提供的交流機會!”大連理工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博四學生廖國釗,在本次招聘活動中被選為“百萬英才匯南粵”校園大使。他表示,日后將借助活動相關社群,成為連接大連市與廣東學子的橋梁;同時會重點關注中山市為博士提供的崗位,希望依托中山臨近深圳、珠海的地理優勢,回鄉參與建設,助力中山科技產業發展。
“今天來到招聘活動現場參加座談會,就是想提前了解就業資訊,為后續學習規劃做好準備。”大連理工大學新聞傳播專業大一學生陳榕表示,一直以來,她切實感受到廣東對在外學子的關懷,比如活動會為學子準備中山文創產品,廣東校友會也會在學子入學前組織交流活動。她用“文化”“創新”“熱情”三個關鍵詞推介中山,日后計劃結合專業知識,通過公眾號推文等新媒體平臺宣傳推廣中山。“希望未來能回到廣東珠三角地區發展!”她坦言。
高效簽約意向
“家門口”覓得優質好崗位
據了解,此次招聘活動實現不同學歷層次崗位全面覆蓋,帶來本科崗位超17000個次,碩士崗位超1900個次,博士崗位超1500個次。重點產業崗位占比超八成,囊括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產業集群,充分滿足畢業生就業與發展需求。薪資水平也極具競爭力:現場公布的崗位中,8-20萬元年薪崗位達5212個,20-50萬元年薪崗位379個,更有55個崗位年薪突破50萬元。
上午啟動儀式還未結束,招聘會現場已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每塊展板前都圍滿了駐足細看的學子,備受關注的博士及博士后招聘專區前更是人氣高漲。直到午后1時,招聘會場的人流久久仍未散去。

招聘現場人氣火爆。見習記者 張景天 攝
“這次招聘會流程特別高效,直接緩解了我們應屆生投簡歷‘石沉大海’的焦慮,用人單位的面試環境也很好,我只用六七分鐘就拿到了就業意向書!”從東北財經大學專程“追崗”的產業經濟學專業學生劉雨朦,在招聘會上順利與中山人才和數字集團有限公司完成投資管理崗的初步意向簽約。她提到,通過活動不僅了解到中山為應屆生提供的優厚的創新就業支持,更切實感受到中山活力滿滿、發展前景廣闊,期待未來能將所學運用到工作中,扎根中山發展。
無獨有偶,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李伊芝,在當天連續面試四五家企業后,也與中山城建集團就分析檢驗崗達成初步意向。她直言,這場招聘會為北方高校學生搭建了與廣東企業面對面交流的橋梁,既方便了解城市發展與工作前景,又相當于“家門口找工作”,十分貼心。“大家熱情來參會,一方面是看中廣東的區位優勢,另一方面中山給的人才補貼、住房補貼等政策,吸引力也很強。”她說。
從渤海之濱到珠江口岸,這場跨越千里的就業邀約,正讓更多學子將目光投向廣東。統計數據直觀展現了招聘成效:截至活動結束,大連理工大學專場共吸引2678名學子入場求職,現場收到簡歷2869份,其中收到本科1027份,碩士1738份,博士104份,現場與企業簽約258人,企業達成意向328人。

招徠人才,中山企業誠意滿滿。見習記者 張景天 攝
據悉,在大連理工大學專場結束后,“百萬英才匯南粵”N城聯動秋季招聘遼寧專場還將走進大連海事大學、東北大學和遼寧大學,持續開展3場活動,推動遼寧高校畢業生與廣東發展機遇實現“雙向奔赴”。
見習記者 方馨娉 記者 王蔚然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