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av官网,aaa级精品久久久国产片,狠狠干夜夜爽,777一级毛片,青免费视频,japonensis乱熟,99色热

資訊頻道
中疾控發布緊急提醒:警惕“花蚊子”帶來的“三重威脅”
發布時間:2025-10-13 來源:深圳商報

夏末秋初,蚊子依舊“猖狂”,被叮一口可能不僅是瘙癢紅腫,更需警惕其背后的健康風險。廣東常見的“花蚊子”(白紋伊蚊)正是登革熱、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熱等多種傳染病的傳播媒介。10月12日,中國疾控中心特別發布提醒:防蚊措施不可松懈,謹防病媒蚊子叮咬。

白紋伊蚊。圖源深圳市疾控中心

三種伊蚊傳播的傳染病都要引起重視

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均為蚊媒傳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過伊蚊傳播,流行區域重疊(如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臨床表現也有相似之處(如發熱、皮疹、關節痛等)。

但寨卡病毒病存在一些獨特臨床特點,如易引發結膜炎,部分病例感染后可能導致吉蘭-巴雷綜合征;孕期女性感染,可能導致嬰兒患先天性小頭畸形癥。此外,需注意的是,在上述三種疾病同時流行的地區,可能發生不同病毒的同時感染。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導致,是經伊蚊(也叫花斑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登革熱在全球分布范圍廣,東南亞、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全年流行。我國常年有登革熱輸入病例報告,每年夏秋季在部分南方省份會發生本地傳播疫情。

感染登革病毒后,患者典型癥狀主要表現為突起發熱,全身肌肉、骨骼及關節痛,皮疹,出血及白細胞減少等。大多數患者表現為無癥狀或者輕癥,少數發展為重癥登革熱,表現為嚴重出血、休克及重要臟器損傷,嚴重者甚至死亡。老人、孕婦以及患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基礎疾病患者感染登革病毒后,容易發展為重癥患者。

基孔肯雅熱是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早在1952年在非洲被發現,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報告過,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流行,主要發生在美洲、非洲、東南亞的部分地區。

基孔肯雅熱通過感染病毒的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癥狀以發熱、關節劇痛和皮疹為主要特征。多數癥狀較輕,病程1~2周后可自行恢復,但少數患者可能發生慢性關節疼痛等(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所有年齡人群均易感,但需要重點關注重癥高風險人群,包括圍產期感染的新生兒、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

患上基孔肯雅熱主要有發熱、皮疹和關節疼痛三大癥狀。

1.發熱:一般會持續1~7天,伴有寒戰、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惡心、嘔吐等。

2.皮疹:多出現在發病后第2~5天,半數以上病例在軀干、四肢伸側、手掌和足底出現紅色斑丘疹,數天后消退,可伴脫屑。

3.關節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遠端小關節,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關節,腕關節受壓引起劇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緩解,部分病例關節疼痛可持續數月。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也可在懷孕期間通過母親傳染給胎兒,還可通過性接觸、輸血和血液制品以及器官移植傳播。

大多數寨卡病毒患者不會出現癥狀,約20%有臨床癥狀,通常有發熱(多為中低度發熱)、皮疹(多為斑丘疹)、結膜炎(非化膿性)、肌痛、關節痛、全身乏力、頭痛等,病程持續2至7天緩解。

做好防蚊措施是關鍵

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傳播媒介和傳播途徑一樣,都是經伊蚊傳播。伊蚊依靠在各類積水容器中產卵繁殖,產生幼蟲。沒有積水就沒有蚊蟲孳生,沒有蚊蟲就沒有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的傳播。

預防的關鍵是清積水、滅蚊蟲、防叮咬(裝紗窗、支蚊帳、長衣褲、驅蚊劑)。

一是清積水。重點排查房屋前后、花園、陽臺、天臺、衛生間、水池、樹洞、綠化帶等地,及時清理廢棄容器、花盆托盤、水養植物的容器、儲水桶、輪胎、雜物、塑料垃圾、竹筒等積水。

二是滅蚊蟲。居家發現有成蚊時,可使用電蚊拍、滅蚊燈等物理措施滅蚊,科學合理使用市售有合格證號的家用衛生殺蟲劑如蚊香、滅蚊片、殺蟲氣霧劑等化學方式滅蚊。

三是防叮咬。家居門窗爭取安裝紗門紗窗,防止蚊蟲進入室內。睡覺時使用蚊帳,有效隔絕蚊蟲。外出時穿長袖衣褲,或裸露皮膚噴涂有效驅蚊劑,減少暴露被叮咬風險。伊蚊活動高峰一般在日出后2小時以內和日落前2小時以內,外出活動時盡量避開蚊蟲活動高峰期,盡量減少在戶外草叢等蚊子多的地方停留時間。

外出使用驅蚊劑(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穿長袖衣物;家中安裝紗窗、蚊帳。清除家中及外環境中蚊蟲孳生地,如花盆底座、花瓶、雜物等處的積水。

做好健康監測,出現癥狀及時就診

疾控專家特別提醒,自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區回國的人員應進行健康監測;尤其是孕婦需密切隨訪,定期產檢時應與醫生溝通境外旅居史和健康情況。

如果出現皮疹、發熱、結膜炎等癥狀應及時就醫,并主動報告旅居史和蚊蟲叮咬情況。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