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中山的天氣有了絲絲涼意,以林蔭道、老街區和漂亮店火出中山的柏苑路生機勃勃。忙碌的人們在躊躇滿志地計劃著新行動——人氣餐飲店亞金金老板梁德明正在物色新的店鋪,花苑社區黨委書記郭曉靜正計劃開展“益點子”微創投比賽,一位行色匆匆的女孩正籌備在此開一間書店……

不知從何時起,柏苑路開始頻頻出現在中山年輕人的社交媒體上。誰能料到,深中通道開通以后,這里會一躍成為中山Citywalk(城市漫游,也稱壓馬路、掃街)的“頂流”?在游人眼中,綠樹成蔭的街道,琳瑯滿目的特色店鋪,有故事的店主,滿街的潮人,皆是Citywalk的風景。
郭曉靜給記者展示的一張圖片顯示,以柏苑路為中心的花苑社區范圍內,已經集聚了127家餐飲店,從潮玩咖啡到主題小酒吧再到手作烘焙店,包羅萬象。她感嘆道:“在這里辦活動時,我才發現,原來身邊有這么多年輕人!”
柏苑路這道不尋常的風景,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記者深入走訪,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自帶“松弛感”的老街
時光倒流至2022年4月,澳門青年梁德明的東南亞餐廳“亞金金”在柏苑路開業。“顧客反響很不錯。”他回憶,此前,柏苑路上的商鋪,大多數是服裝、百貨、生活服務店,只有離他餐廳不遠處有一家“上上簽”茶飲店,老板是沙溪青年馮嘉銳。

“10年前我剛開始做餐飲時,就打算選這里了,但沒談攏。”梁德明認為,柏苑路交通方便,小區眾多,生活氣息濃厚。所以,第二次開店時,他還是選擇回到這里。“柏苑路位于假日廣場和利和廣場中間,是游客和本地人都會經過的地方。”梁德明對店鋪周圍的交通和配套甚為關注。
建筑設計專業出身的馮嘉銳則對城市環境更加敏感。在他看來,老樹、老房、寬闊的馬路、慢悠悠的行人,這些就是生活,而餐飲也是生活。“柏苑路有豐富的城市肌理和濃厚的市井煙火氣。”5年前來柏苑路開店時,馮嘉銳的腦海中就呈現這樣的畫面——大樹下,客人們要么三三兩兩地聊天,要么一個人靜靜地看人來人往,如此度過一個下午。“這種松弛感,是大商場無法提供的。”
老小區“活”了
在“亞金金”和“日落咖啡”開業的同年11月,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建筑師柳恒和同事第一次來到中山。他們的任務是為東區街道的幾個老舊小區提供改造方案。這些建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開放式小區,曾經為中山人解決了住房困難問題,讓這座城市贏得了令人矚目的聯合國人居獎。三十多年過去,房屋已經破舊,小區也已老化,中山在2022年按下了改造老舊小區的“加速鍵”。

“第一次踏入柏苑新村、花園新村時,我們就喜歡上這片社區。”柳恒感覺,這些小區富有年代感的馬賽克外墻,是一種獨特的視覺符號,是彌足珍貴的城市印記。她在設計方案中沿用馬賽克元素,讓它們繼續講述這座城市的故事。
再深入踏勘時,柳恒發現,社區商業中零星分布了不少網紅店鋪,它們借用社交媒體引流,生意不錯。同時,得益于地理優勢,柏苑路沿街的傳統商業依然穩固,保持著較好的人流量。
柳恒與伙伴們最終為改造方案定下3個關鍵詞——記憶、活力、煙火。“街區的開放式設計加上這里的網紅店,可以很好地撬動人氣支點,讓整個社區‘活’起來。”
他們將紫荊閣與蓮花閣附近的一條南北相通的車道改成了步行道,上加連廊,串聯底商小店,讓網紅店順著步行系統繼續“生長”。同時,他們竭盡所能地挖掘小區內部的可拓展空間,如給停車場增設上蓋露臺,作為兒童活動場地;或“見縫插針”地安排滑梯、蹺蹺板等兒童游樂設施,用設計的手法增設實用又有趣的場景。
連廊完成后,柳恒當時還專門跑到旁邊的興華路觀察效果。“帶連廊的步行道很是顯眼,會吸引行人走進小區探索,再通過他們在社交媒體分享一些有趣的店。可以預見,這個街區會越來越火。”
2022年11月,中山召開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會議,東區街道相關負責人推介了“建設全齡友好‘網紅’完整小區”路線。他表示,此次改造關注全齡友好,利用宅間閑置綠化打造中心廣場、兒童樂園,保留亭子廊架等“鄉愁”元素,塑造“網紅”小區風貌。隨著改造的逐步完工,東區的松苑街、松苑橫街、柏苑新村、花園新村片區,庫充一帶的翡翠花園、新興花園底鋪和住改商民房、單車房,將成為年輕業態的創業寶地,吸引年輕人前來打卡。
深中通道帶來“排隊潮”
2024年4月,柏苑路柏苑新村花園新村老舊小區改造完工。2024年6月,中山人期盼已久的世紀工程深中通道通車。
很快,柏苑路的Citywalk路線在社交媒體上紅起來。老房子與林蔭道交疊出的懷舊感,藏在老街區里的特色餐飲店,老小區里整片的馬賽克墻,可可愛愛的兒童游樂設施……年輕的游客用這些圖片定格下“最好逛的柏苑路”,也開發出越來越多的打卡場景。不久,中山人也加入到這場walk中。

本就一位難求的“亞金金”餐廳在深中通道開通后,更是每逢周末便擠滿了來自深圳甚至港澳的游客。2024年底,“亞金金”由3個鋪位擴張到6個鋪位。同時,梁德明發現,原先并不主打餐飲的柏苑路已經吸引了大批餐飲店進駐,連附近的內街——興華路、建設路和旁邊的華苑大街也新店密布。“這些新店都好有創意,我喜歡這樣,店越多,顧客選擇越多,整條街的氛圍就越好。”只不過,梁德明自己想物色新的店址也變得困難起來,他想再開一間不同類別的餐飲店,但并不好找鋪位。
KOKO的咖啡店OTW幾乎與深中通道通車同步開張。他在一間小區里面租下2個單車房,改造成小小的店面,店前修繕一新的亭子也變成客人的打卡點。“其實這里原本不是我的首選,但是后面發現,舊改翻新以后,很多年輕人會來這里尋找美食,拍照游玩,人氣很好。”小成本投入,一年已經回本,KOKO覺得這種到老舊小區里面開店的創業對他來說很合適,既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能有符合預期的回報。
而在馮嘉銳的觀察中,老小區周圍的店鋪,原本就是年輕人進行低成本創業的不錯選擇。而在柏苑路片區整體人氣紅火的背景下,年輕人成功創業的概率也比較高。
小成本店以外,一些有傳統餐飲背景的年輕人也投入進來。今年初開業的“松云”糖水鋪,因宣傳裝修花費百萬元而得名“百萬糖水鋪”,老板歐華是中山餐飲業的“創二代”。開業以來,歐華積極在社交媒體上做推廣,很多人因此知道了這間裝修別致的中式糖水店。“港澳客人特別多,尤其周末,大概一半以上都來自港澳,周末一定是要排隊的。”歐華介紹,相對較低的租金成本和火熱的人氣,是他加入柏苑路開店的原因,目前市場反應符合預期。
如今漫行于柏苑路一帶,漂亮小店讓人目不暇接。即便是工作日的下午,許多店也毫不冷清,時髦的年輕人們,填滿了所有個性的角落。根據花苑社區的統計,目前區域內各類餐飲店已經達到127家,主要為餐飲主食、咖啡甜品、酒吧、面包、茶飲類。
“小區改造完工大概一年半了,我在小紅書上刷到了大家對這個社區的喜歡,非常非常開心!”柳恒覺得改造后的社區涌現越來越多新潮的店鋪,跟足了他們預想的“腳本”,但在小區里面拍婚紗,拍小朋友寫真,玩滑板,開展咖啡戶外活動,“這些是我們從來沒想過的活動,超乎預期。”
社區服務商戶,流量反哺民生
在柏苑路臨街店鋪前,長長的花箱一字排開,既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也為店面和人行道之間隔開了一米多的外擺空間。行人走累了,還可以在上面坐一坐。而在此前,店鋪的經營被嚴格限制在店內,年輕人并不喜歡這么拘束的空間,店主也想招待更多的客人。
小小的一條花箱道,得來卻并不容易。郭曉靜說,收到了店主想要外擺的訴求后,他們發現上海有些舊街就使用了花箱的辦法,很值得借鑒。但是城市管理上并不允許,怎么辦呢?社區將柏苑路實際情況,如餐飲輕食店集中,衛生壓力小,道路寬闊有余量等積極向相關部門報告,通過多個部門的協調,最終社區的花箱街椅成功落地,其實用性也受到附近居民的認可。

“這次,我真的要為街區的改造和社區的服務大大點贊了,街區改造得很好看又不失原來的韻味,社區又為我們想得很周到。”同時也是市人大代表的馮嘉銳,日常積極為城市建設提意見出主意,他認為柏苑路一帶硬軟件都很過硬。
商家們也在積極參與共建共治。花箱內的植物,門前的衛生,公共區域的綠化,都由商家負責,幾位商家還自己定制了花箱,種上了更漂亮茂密的植物。“比我們預想的效果還好。”郭曉靜說。
在花園新村108幢3樓的青年創業者“聚”樂部,時不時會進行如“熱度如何維持下去”“商圈如何常青”的討論。“聚”樂部理事長林迪分享道:“社區內可以考慮收集消費者的意見,讓消費者‘投票’決定商圈的新玩法。”對年輕的創業者來說,柏苑路一帶已經是一個商業聯盟,大家需要共同打造獨屬于這片社區的文化,才能形成更強的吸引力和號召力。郭曉靜說社區樂見這種凝聚力,積極為創業者對接外出學習的機會,尋找與大企業合作的平臺。她認為,共建共治共享,不止于居民,對生活在這里的經營業者來說,也是一樣的。
“以前辦活動,總是找不到年輕人,現在才發現,身邊的年輕人很多啊!”柏苑路紅火后,郭曉靜頗受觸動。年輕店主們參加社區活動的熱情也遠超她的期待,端午節,有店鋪捐獻了500條粽子;每逢活動,店鋪紛紛提供小吃飲品,社區活動變得朝氣蓬勃,豐富多彩。還有很多店主動為社區老人提供幫助,關注社區公益。
一路走來,社區與青年創業者在“你來我往”的互動互助中達成了一種默契:業態風向瞬息萬變,唯有讓年輕人真正扎根,才能守住城市煙火氣。
>>>專業視點<<<
老舊“網紅街”更要健康生長
柏苑路老街正青春,怎樣才能健康長久發展?在長期致力于社區深度發展的設計師黃潤琳看來,結合多地經驗,如此老舊的“網紅街”需要關注兩個問題,一是商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不要變成創業者的“踩坑”之地。如果能有機構介入引導,可能會有積極作用。但從目前的反饋來看,柏苑路一帶的商業回報率反饋都還是比較好的,沒有出現其他城市人旺店難做的現象。
他關注的另外一個關鍵問題,是商居和諧。他發現很多城市聚集在老舊小區周圍的店鋪,都有與住戶發生矛盾。他的建議是,社區需要溝通好商戶與居民的相處,同時商戶也要有“社區是我家”的主人翁精神,自覺維護好社區環境。在黃潤琳的觀察中,目前柏苑路一帶在這方面也表現得相當不錯。
記者觀察到,柏苑路一帶因為輕餐飲較為集中,衛生情況普遍較好。郭曉靜介紹,之前遇到過居民投訴寵物外擺,社區與店主溝通協商后,寵物就被搬了進去。一般來說,社區在這方面能夠起到很好的溝通和平衡作用。而且,目前小區房屋的租售價格和出租率都極大受益于片區的人氣,很多居民都表達了開心和自豪感。
黃潤琳同時還認為,柏苑路一帶的“打卡屬性并不突出”,他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所謂打卡屬性重,就是游客只拍照打卡,而不進行生活體驗。而柏苑路提供了悠閑的生活場景,很多人在體驗中分享,而不是“到此一游”,他認為這對老街區來說更能幫助其健康長久發展。
記者 李紅
◆編輯:吳玉珍◆二審:劉耀文◆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