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中山市石岐街道持續打響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阻擊戰。清晨時分,消殺人員身背噴霧器穿梭于各小區樓棟;無人機在樓宇間盤旋,精準覆蓋樹冠、屋頂等“空中盲區”;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全面排查衛生死角,將防控網絡延伸到每個角落……石岐街道正用行動描繪“群防群控、守護家園”的生動畫卷。
強統籌密部署
掀起愛國衛生運動熱潮
10月以來,石岐街道多次召開愛國衛生運動部署會。會議現場,一份份防控方案凝聚共識,一項項責任清單壓實到人。面對不斷變化的疫情形勢,石岐街道深入研判、精準施策,不僅制定出清晰可循的整治標準,更掀起全域推進愛國衛生運動熱潮,動態調整重點區域劃分,明確完成時限,確保各項工作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石岐街道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堅持“一把手”抓防控,黨政班子領導成員帶頭駐點、深入一線,其他班子成員分片包干,機關中層任網格長,年輕干部落實到微網格,同步動員社會力量、民兵預備役參與整治,形成強大合力;對防控工作進行每日調度、分析、研判,確保實時掌握轄區動態情況;嚴格執行“網格清單、衛生黑點清單、消殺清單”三單管理,做到網格責任層層壓實、衛生難點統籌解決、消殺驗收一處不落。

針對重點場所,石岐街道不斷強化農貿市場、學校、商業街區等區域消殺頻次。“我們已對南下、張溪等農貿市場開展連續10余天的環境整治行動,還引入了無人機對樹冠、樓頂等盲區實施精準作業。這種‘地面+空中’的立體消殺模式,可以有效讓蚊媒無處藏身。”石岐街道疫情防控相關負責人表示,師生返校后,他們第一時間組織各校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孫文西路步行街等人流密集的商業街區也安排了環衛工人每天在早上8點前完成全覆蓋消殺。
聚焦人居環境短板,石岐街道將閑置房屋作為環境治理與蟲媒傳染病防控的關鍵點,開展為期半年的閑置房屋綜合治理行動,并推動資源再利用,將清理后的地塊優先建設為硬底化停車場、口袋公園或公共綠地,既消除蚊蟲孳生地,又提升人居環境。
數據顯示,10月1日至13日,石岐街道累計投入14168人次,組織開展36次統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敲門入戶檢查宣導29205戶,清理衛生黑點、積水點位14401處,派發宣傳單張24453張,出動病媒防制專業人員2315人次,出動病媒防制專業器械2203臺次。

凝聚群防群控強大合力
“消殺要徹底,不能留死角,這樣才能切斷蚊蟲傳播鏈。”10月14日天剛亮,石岐街道康華社區網格員、入黨發展對象蘇潔洪已背著20多斤重的噴霧器,穿梭在樓棟間。噴霧器的背帶勒得他肩膀生疼,汗水浸透衣衫,消毒水味成為他最熟悉的味道。

樓道、冷巷間、綠化帶、下水道口,每一處可能滋生蚊蟲的地方,他都逐一噴灑藥劑。面對個別居民對氣味的擔憂,他總是耐心解釋消殺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爭取理解與配合。同時,他還聯合物業、發動志愿者,對網格內的公共區域、樓梯拐角、天臺等進行地毯式排查和清理,并挨家挨戶勸說居民及時清理常年堆積、影響環境的雜物。“過程中難免遇到不配合甚至抵觸的情況,但只要好好溝通,絕大多數群眾都能理解配合。”他說。
蘇潔洪的工作剛結束,石岐街道大信社區社工陳峻斌又“上崗”了。面對動態變化的衛生死角,他采用“動態臺賬+三色管理”機制,通過紅、黃、綠三種顏色區分風險等級,實現重點區域、重點人群的精準管控。他繪制的“滅蚊攻堅范圍圖”清晰顯示著大信社區每日治理重點,讓攻堅行動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完成清理任務后,陳峻斌還到獨居老人、困難家庭等重點人群家中上門走訪,耐心講解防蚊知識。國慶期間,他累計更新排查數據1200余條,整理動態衛生死角信息50余處。
在許許多多個“蘇潔洪”“陳峻斌”的帶動下,更多人行動了起來,共同構筑起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堅實防線。在這里,仙湖社區黨委帶領黨員志愿者,聯合共建單位中山城建集團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各社區網格員利用晚上居民在家時間,挨家挨戶發放防蚊滅蚊宣傳資料;沿街商鋪主動清理門前積水,小區居民自覺整理陽臺雜物,學校組織學生開展“小手拉大手”防蚊知識普及活動。
記者 江慎諾 通訊員 萬雙雙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