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李克時,他正在東區起灣街道沙崗墟碉樓“紅色驛站”,擺弄著一套老舊軍用通訊設備,碉樓辦事處內,一個個金光閃閃的勛章、一封封泛黃的家書、一件件銹跡斑斑的行軍設備都無言地展示著李克這不平凡的一生。
1978年3月8日,李克抵達湛江新兵訓練營,5月份正式成了一名通訊兵,并在次年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英雄不能忘,忘了就忘本;戰友不能忘,忘了就忘義。”說話間,李克翻開一本紀念手冊,里面不僅有緬懷戰友的話語,也張貼了許多與戰友有關的抗戰故事。談起犧牲的戰友,李克的眼角泛起點點淚花,他說戰爭是殘酷的,在戰爭最前線,見證了太多戰友浴血奮戰甚至犧牲的事情。對于李克而言,每當想念戰友時,翻看紀念冊、撫摸發黃的戰備物資、又或探望、幫助參戰老兵及其犧牲戰友的家屬,已成了多年的習慣。
2007年,李克受邀帶領中山戰友及烈士親屬前往廣西烈士陵園,祭奠犧牲的戰友。李克說,烈士陵園墓碑上的名字,深深刺痛著他的心。“我熟識的戰友大多20歲左右,甚至有的才十八九歲,他們將生命定格在最好的青春年華。”李克說,正是有了他們的付出,今天的幸福生活才愈發難能可貴,所以力所能及照顧老戰友和犧牲戰友的家屬是一名軍人的本色。起灣社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每當中秋、重陽、國慶等節假日時,都能看到李克走街串巷探望參戰老兵。
將紅色故事講給大家聽
草鞋、軍服、手搖電臺、榮譽勛章……一件件承載歷史記憶的“文物”,跟隨李克的腳步走街串校,走遍中山各大中小學和市委機關單位,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那段激情燃燒卻被時光掩埋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名字和故事被傳唱,激蕩出紅色的浪花。
“戰友常超淼跟我一樣是一名報話員,他在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拿出附件袋的所有文件,點著了火銷毀,然后將步話機推到烈士遺體旁,用盡最后一點力氣,將步話機護在自己身下。站友們找到常超淼的遺體時,他身下的步話機安然無恙,卻布滿了血跡。”在每次參與宣講活動時,李克都用樸實、生動的語言勾勒出當年炮火紛飛的戰場景象。一段段為了理想信念而浴血奮戰的感人事跡,洗禮著年輕學子們的靈魂。
有時候,李克也會向同學和街坊講述自己的故事。“成為通訊兵前,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高強度練習,觸鍵的三個指頭都流血起泡,可每天課程仍在繼續,只能忍著痛繼續練。破損的手指一周后起繭,漸漸就不痛了。”李克說,除了高強度訓練之外,真正到戰場上時才是最辛苦的時候,每天收發數據多達上萬組,為了確保傳送零差錯,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此外,為了保持通訊電臺一直有電,在戰場上只能手搖充電,要4個小時才能充滿一個電瓶,所以大家不敢有絲毫懈怠。
“我要把這些故事傳下去,守住軍人本色的心,這也是我進行紅色宣講的初心。”從2018年年底開始,李克就一直在電子科大中山學院、中山實驗中學等中山各學校、各個社區和部委辦局宣講紅色故事,至今已經完成了120多場。李克還是東區博愛擁軍志愿服務隊、起灣社區紅心益站的一員,在熱心公益、講述戰友故事、傳承紅色精神這條路上,他從未想過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