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兒時“種下”從軍夢一日入伍終身欲為兵
來源于:中山日報
|
|
何家鑫在進行地形勘察工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幼兒園大班畢業那年,老師問:長大了想干什么?何家鑫畫了一幅“一名軍人向國旗敬禮”的畫。沒想到,幼時的夢想“種子”,竟然在何家鑫的腦海“發芽”,讓他當了三種“兵”:士兵、民兵、預備役。在每一種“兵”中,他都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和信念,掌握了海軍、民兵和工兵的重要技能,收獲一系列的榮譽:優秀士兵、十佳射手、優秀預備役軍官。
■當士兵:訓練印記深深烙在手上
立秋前的一個上午,在三鄉鎮人民武裝部的辦公室,記者見到了何家鑫。沒想到,這位高一米八的漢子,他的軍人夢竟然是從幼兒園的一幅畫開始的。
何家鑫清晰地記得,幼兒園畢業時畫了一幅“一名軍人向國旗敬禮”的畫,軍人高大的身影印在了他幼小的心靈。小學時,董存瑞炸碉堡的英雄故事最能吸引何家鑫的興趣,淘氣好動的他每每下課便在操場上比劃著英雄故事的場景,更成為操場上的短跑的小英雄。
2004年夏天,在廣州讀大一的何家鑫得知征兵的消息,在沒有和家人溝通的情況下,回到三鄉參加征兵體檢,憑著出色的身體狀況順利通過。家人得知消息后,多數持反對意見,畢竟他是家中的獨生子。有過參軍經歷的父親,內心深處是支持他參軍的。幾經說服,何家鑫終于在白云機場坐上了飛向部隊的飛機。
在何家鑫右手拇指和食指中間現仍有一處死皮,那是當年在部隊訓練射擊時留下的燙傷印記。何家鑫告訴記者,季節更替時便是自己最脆弱的時候,關節都會疼痛,那種疼痛是旁人無法感同身受的,但是他依然無悔。
在入伍后的兩年時間里,何家鑫不畏艱苦,化高強度的訓練為動力,成為部隊里的射擊能手,掌握了一名合格士兵應有的各項基本技能。不僅學會了在惡劣條件下的生存技能,更是培養了一身永不服輸,勇于拼搏的精神。2006年11月,由于表現出色,何家鑫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直屬工作部評為優秀士兵。
■當民兵:沖在救援第一線
兩年部隊生活很快就結束了。何家鑫本可繼續留在部隊鍛煉,但在家人的要求下退伍回到了三鄉。“即使不在部隊,也要干著軍人的工作。”何家鑫思念著部隊的生活,舍棄不了軍人的情懷。他找到鎮武裝部,請求加入民兵組織。“民兵是兵的一種,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民兵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憑著信念和部隊的表現,何家鑫順利當上了一名民兵,實現了軍人生涯的無縫連接。參加登山訓練、防汛救災、森林防火應急演練,很快掌握了民兵的重要技能。
2014年5月11日,持續大暴雨令三鄉鎮內多處出現不同程度的水浸,一些群眾和汽車被困在路上。何家鑫與30名民兵應急隊員,分成3個小組,分別在鎮中心路段、小區和部分水浸嚴重的村居執勤。他們除了指揮交通之外,在執勤時就多次以“背”的方式護送被困群眾到安全區域。
■當預備役: 成為輕武器十佳射手
在當民兵時,何家鑫又加入了預備役,并成為三鄉最年輕的預備役軍官。他積極參加預備役組織的軍事技能培訓,而且擅長輕武器射擊、綁炸藥包及埋地雷。2014年8月被廣東預備役政治部授予預備役中尉軍銜。
2015年7月,廣東陸軍預備役舉行高射炮兵指揮工兵防化特業專業集訓。其中有一場“指揮工兵防化特業專業集訓”特訓比武。在參加比武的全師36個班中,他所在的五班取得了較好成績,榮獲師司令部授予專業集訓隊列考核第一名,他自己也被評為2015年師指揮工兵防化專業集訓先進個人;全師輕武器射擊中,他榮獲師司令部授予十佳射手。
多年來,三鄉鎮武裝部擔負鎮區周邊地段的勘察任務。何家鑫作為具體責任人,對作戰區域的地形類別和分布特點了解深入、判斷準確,較好地完成了地形勘察工作,為上級首長下達作戰意圖提供有力的依據,有力協助上級完成掩護珠江口對空安全作戰任務,2016年6月得到廣東陸軍預備役師通報嘉獎。今年3月,何家鑫還獲得三鄉首個2016年度廣東陸軍預備役高炮師司令部“基層預備役軍官標兵”個人的獎項。 |
發布日期:2017年08月09日本報記者徐世球實習生林婉甜通訊員袁旺
|
【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