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星業小檔案
中山三角鎮人,1969年12月入伍,在沈陽軍區高炮六師0970部隊服役,1976年退伍回鄉。現任市紀委副書記。

早晨7時40分,記者提前到達,王星業已經在辦公室伏案批閱文件了。市紀委的干部告訴記者:“王副書記每天都比我們先到,年年如是。”
記者揣測:“是軍旅時代留下的習慣嗎?”王星業挺了挺繃直的腰桿,爽朗一笑:“真讓你猜對了,早睡早起,部隊里養成的,改不了。”
說起部隊生活,王星業的話匣子打開了。青春、理想、激情……在王星業人生中最難忘的時光——戎馬歲月的記憶畫卷里霎時鮮活起來。
1968年,珍寶島事件爆發,中蘇關系惡化。關心國家時事政治的王星業從收音機里聽到這個消息后,年輕的他心潮澎湃,像所有熱血青年一樣渴望能夠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1969年,冬季征兵開始,16歲的王星業剛剛初中畢業,他找到大隊支部書記,強烈要求應征入伍。大隊支部書記看他年齡小,沒答應。王星業便每天到支部書記家里“磨”,一次又一次遞交申請書、決心書。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嚴格的政審、體檢,王星業終于穿上了夢寐以求的橄欖綠。
意氣風發,豪情萬丈,王星業帶著石岐工農兵劇場門前千人誓師的鏗鏘誓語踏上征程。才下輪渡,又上火車,在“鐵罐子”里整整兩日三夜,王星業來到了服役所在營地——吉林小豐滿水力發電站。
眼睛還來不及適應銀裝素裹的北國大地,徹骨的寒冷便向這位南國青年襲來。當時恰遇60年以來的最低溫度,王星業的手腳凍傷了,至今依然留下每年冬季長凍瘡的后遺癥。
當兵七年,王星業最難忘的便是戰友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真情。在新兵連集訓的日子里,每天的工作就是挖防空洞。王星業雖然年齡最小,卻十分吃苦耐勞。拿鎬刨土的雙手磨出了血泡,可他人小志大,再疼也不吭聲。來自上海的班長得知后,奪下王星業手中的鎬,讓他干相對輕松一點的活。晚上,班長上山挖來茄子根煮水,為王星業泡腳治凍瘡。王星業服役期間,母親貧血身體不好,班長托自己在外國大使館工作的姐姐買來特效藥,悄悄寄給王星業的母親……
新兵集訓結束后,王星業成了指揮連的報務員。為了苦練技術,王星業每天背密碼,練發報,手指磨出了老繭。在全師報務員無線電大比武上,王星業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后來,王星業被派去馬列主義干部培訓學校學習,學習結束后他要到各營部宣講培訓內容。每天要翻山越嶺到各營部宣講,工作強度非常大,而由于當時部隊的伙食條件艱苦,王星業出現胃部大出血,必須切掉五分之四的胃。當時王星業急需輸血5000毫升,他所在的部隊獲知后,50多名戰友來到醫院,捋起衣袖要求為王星業獻血。說到這,王星業感慨地說:“如今,我的身上就流淌著戰友的鮮血……今年是建軍77周年,我真想對所有關心、支持過我的人真誠說聲謝謝!”
|
發布日期:2004年07月30日本報記者 蘇小紅
|
【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