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網紅之城 中心大瀝”2023灣區鎮能量傳播共創大會在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舉辦。會后,來自全國重點城市新聞網站的媒體代表們,一起走進這個大灣區發展最前沿區域,通過深入城市、產業和文化領域采風,體驗全國百強專業鎮的制造業發展水平,廣佛新極點的嶺南文化魅力。
中國城市新聞網媒聯盟、灣區自媒體等媒體代表參觀南海大瀝知名企業
網紅之城,中心大瀝——2023灣區鎮能量傳播共創大會舉行。
4月初,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2023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大瀝鎮主要經濟指標穩中有升,實現“開好局”的目標。據初步資料顯示,2023年一季度大瀝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以上,工業投資同比增長接近70%,技改投資同比增長接近50% 。這時,距離大瀝在廣佛灣重點項目啟動儀式上發布“中心大瀝”的宏大藍圖,僅過了不到2個月。
“中心大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成效,成為媒體代表們關注的重點。
“過河進灣”再領航,“產業第一”拼經濟
2022年,佛山將大瀝納入中心城區范圍,南海區也將大瀝納入千燈湖中央活力區版圖,全長12.8公里的南海城市中軸線,有7公里在大瀝。大瀝在南海乃至佛山的新中心占有重要地位。
作為改革開放率先發展起來的地區之一,大瀝從“鎮無半斤鋁、戶無半根絲”到村村點火、戶戶經商,拼出了廣佛經濟重鎮的IP,鋁材、有色金屬、內衣等產業成為國字號頂流,但早期的粗放式發展,導致大瀝建成區土地開發強度超過80%,土地利用碎片化、低畝產、低效益等問題,成為了大瀝產業、城市雙轉型的壓力。不改變,便無法真正成為“中心”。怎么辦?
補齊城建短板,破除發展瓶頸,是大瀝鎮2023年開局抓發展、搞建設的首要任務。大瀝的回答是:建設廣佛同城中心、佛山城市中心、都市產業中心、商流經濟中心、時尚消費中心、人才活力中心,打造成企業家、青年人近悅遠來的“中心大瀝”。
2023年2月,大瀝全面啟動廣佛灣項目建設,10大項目集中動工、36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同時發布了110個重點項目,投資總額超2500億元,涉及總用地面積約20000畝、總建筑面積近2500萬平方米。
2023年,大瀝以項目建設開局,干出了產業新氣象。圖為大瀝廣佛智城/大瀝鎮供圖
同時,大瀝還確立“過河進灣、產業第一、項目為王、工商并舉、品質領航”的工作主線,將用5年時間,籌集投入2500億元,聚焦新中心戰線、新動能戰線、新文化戰線,實施十二大行動,以項目為王,攻堅156個重點項目,涉及總用地面積超過20000畝、總建筑面積近2500萬平方米。
打翻攔路虎、踢開絆腳石,大瀝以項目構建起城市發展的新骨架。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大瀝共引進超千萬項目7個,計劃投資額約28.67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3個,超10億元項目2個,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緊抓電商金鑰匙 干出產業新氣象
項目是支撐城市發展的骨骼,產業則是推動經濟血液循環的心臟。對商貿大瀝而言更是如此,46個專業市場、超13萬個工商戶、年交易額超8000億元,產業不僅是大瀝鎮的穩定器,更是壓艙石。
商貿體量之大,也讓大瀝近年來探索電商產業如魚得水,形成了電商賦能本地產業、本地產業帶動電商的“造血式”高質量發展路徑,擦亮“電商大瀝”城市名片。
從數據來看,大瀝“直播+電商”“電商+產業”商貿模式帶動效應明顯。
今年2月,大瀝成立區內首個直播電商協會,使全行業邁向體系化、規范化。以大瀝為龍頭,南海電商產業正加速起飛。目前,南海區的電商發展勢頭強勁,2022年南海區電子商務交易總額3703億元,約占全佛山市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的三成。
3月,南海區發布“1+N”電商產業新布局,“1”就是以大瀝鎮為核心的南海電商綜合產業中心,“N”為家具、玉石、汽車等區內多個特色產業電商集聚區。目前,南海區擁有14個產值超200億元的產業集群,產品門類齊全、品質卓有口碑。借助南海電商綜合產業中心的資源和經驗,“N”將依托電商載體形成合力,根據傳統產業基礎打造區級特色產業電商集聚區,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快速發展。
在新布局中,大瀝鎮被認定為“龍頭”核心區,帶動區內“N”個優勢制造業“觸電”轉型,意味著大瀝電商肩負起更重要的使命,要協同其他鎮街發展電商,推動全區傳統產業升級轉型。
不僅如此,大瀝電商開始做強供應鏈、暢通上下游產業。例如,近期動工的奇望直播電商智能交付中心項目將建設成智慧物流產業園,打造國內領先的供應鏈分發體系;嘉星集團直播供應鏈產業項目將建設集直播電商、網紅運營、人才培養和美容美妝生產四大體系于一體的供應鏈產業基地。
奇望直播電商智能交付中心項目效果圖
近年來,大瀝積極培育新興業態,助力商貿轉型,已建設形成了電商產業“一區兩園”的格局,吸引了包括嘉星傳媒、微曬集團、中視智媒、一片天傳媒等擁有超頭部、頭部主播的多家直播電商龍頭企業先后落戶大瀝。如今,大瀝鎮內有電商企業超2萬家,從業人員近13萬人,各直播平臺注冊登記的活躍主播超1.2萬人,電商產業已成為“中國商貿名鎮”的一股“新瀝量”。
不難看出,大瀝電商在新一年將觸角延伸至更廣闊市場,塑強可持續發展的軟實力,促進供需良性循環,影響更多產業轉型升級。
◆編輯:龍慧◆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