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心腳下,把溝邊的濕紙巾都夾起來,這東西難降解,還容易孳生蚊蟲!”10月16日上午9時許,位于五桂山街道山野步道上,戶外愛好者丁艷(社交賬號“小力士”)正帶著10位全職媽媽和1名孩子,手持垃圾夾子、垃圾袋沿步道細致整理。在大家的彎腰勞作中,步道更顯潔凈清爽——這場群眾自發組織的山野清潔行動,與五桂山街道全域推進的愛國衛生運動同頻共振,成為全民參與“兩熱”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

緣起:一份守護之心,點亮長期行動
“2020年第一次來五桂山爬山,潔凈的山野讓人心曠神怡。后來隨著戶外休閑越來越受歡迎,看到被隨手留下的塑料瓶、紙巾,與周圍的自然景致比起來,很不和諧。為了讓這份美好一直延續,我便想著從自己做起,用行動守護自然。”談及發起清潔行動的初衷,丁艷回憶起2023年初和團隊成員付玲一起帶孩子爬山的經歷:為了讓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完成作文,她們興致勃勃地帶著孩子出發,可登頂后雖然看到了大美風光,但一些游客留下的垃圾,和眼前的風光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么美麗的風景,不該有這樣的小遺憾。”丁艷堅定了“用小行動護大美好”的想法,“與其期待環境一直潔凈,不如主動成為守護的一分子。”
這一想法并非偶然。團隊中幾位核心成員曾赴香港旅游,當地寸土寸金卻始終保持整潔的環境讓她們深受觸動。全職媽媽付玲從2019年開始爬山,更是早早養成“自帶垃圾下山”的習慣,“五桂山是我們的后花園,不應該讓這些‘不協調’影響它的美。”丁艷和幾位全職媽媽一拍即合,從“隨手帶垃圾下山”升級為“定期組團清潔”——每周爬山時隨手清理,每月專門組織1-2次集中行動,遇到自媒體打卡熱潮后,還會主動增加清潔頻次。

她們的行動,也通過線上線下悄然傳遞。丁艷在小紅書發布“別讓垃圾玷污青山之美”的倡議,引用“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理念,收獲網友“inj”等共鳴留言:“凈化山林,我每次爬山都會沿途撿幾包垃圾下山。”在線下,大家還經常利用周末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參與。活動當天,黃梅帶著兒子鄧子祥一起參與進來。她介紹,平時在小區也會帶著孩子一起撿生活垃圾。
現場:彎腰踐初心,溫暖引共鳴
入秋的中山天氣依然熾烈,參與者很快汗濕衣衫。“上山帶垃圾不方便,我們都是下山時集中清理,這樣既能保證爬山安全,又能高效拾撿。”丁艷一邊說著,一邊用夾子夾起陡坡處的一個塑料瓶——這個瓶子被遺落在半人高的灌木叢中,稍不注意就會被忽略。

“這個瓶子要是裝了水,就是蚊子的‘安樂窩’,現在是‘兩熱’疫情防控關鍵期,清理這些可能積水的容器,也是為了切斷蚊蟲孳生的鏈條。”團隊中的媽媽們分工默契:有人負責撿拾路面可見的食品袋、紙巾,有人專門清理隱蔽處的廢棄容器,孩子則在家長指導下,將可回收的塑料瓶分類整理,“這些瓶子會交給專門撿廢品的阿姨,既環保又不浪費。”丁艷笑著舉起手中的袋子,里面已裝了大半袋垃圾。

途中,幾位晨練的市民看到他們的行動,主動停下腳步詢問能否加入。“之前看到地上有垃圾,想著不是自己扔的就沒管,現在看你們帶著孩子撿,覺得挺慚愧的。”一名登山愛好者說,下次爬山他也要帶上垃圾袋。
聯動:全民齊參與,織密防控網
這場群眾自發的清潔行動,正是五桂山街道深化愛國衛生運動的一個縮影。當前“兩熱”疫情防控關鍵期,五桂山街道已形成“黨員干部帶頭、群眾廣泛參與”的全域防控格局:在背街小巷,工作人員與村民一起清運枯枝雜草、清理衛生死角;在校園里,老師帶領學生“翻盆倒罐”清除積水,每周開展一次全面滅蚊消殺,通過主題班會普及基孔肯雅熱防控知識,以“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參與;在社區中,志愿者深入村居張貼宣傳單、面對面講解防蚊知識,讓“人人參與、家家行動”的理念深入人心。

“群眾自發組織的清潔行動,用最樸實的方式傳遞了正能量,比任何宣傳都更有感染力。”五桂山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得知丁艷團隊的行動后,五桂山街道積極支持,從“徒步+愛國衛生運動”的角度引導活動開展,“她們帶著孩子用實際行動守護環境,既傳遞了環保理念,又助力了疫情防控,是全民參與愛國衛生運動的典型。”

上午12時,清潔行動接近尾聲。丁艷和團隊成員將裝滿的垃圾袋集中堆放在山路口的垃圾收集點,等待環衛人員清運。大家雖已累得氣喘吁吁,卻仍熱心地討論著下次清潔的時間。
“每次看到整潔的步道,就像收拾好自己家一樣開心。”丁艷望著遠處的青山,眼中滿是期待,“希望越來越多人能加入我們,讓每一次爬山,都能看到干凈的風景,讓每一片青山,都能保持自然之美——這既是守護我們熱愛的環境,也是守護大家共同的健康!”
編輯 侯海影? 二審 朱暉? 三審 蘇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