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全市夜經濟發展調研工作座談會,深入總結前期調研成果,分析發展堵點,明確推進方向,為激發城市經濟新活力,讓中山的“人間煙火氣”更旺,“灣區好生活”更美,進一步凝聚共識合力。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李長春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上,調研組匯報了前階段夜經濟專題調研情況,系統梳理了全市夜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特色實踐及短板問題。有關職能部門和部分鎮街分享了特色活動打造、部門服務保障等經驗做法,并圍繞業態同質化、停車配套不足、執法協同待優化等問題提出意見建議。
推動夜經濟發展,核心目的是激發經濟新活力、滿足居民多元需求并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會議強調,要樹牢品牌意識,緊扣“人間煙火氣,灣區好生活”服務業定位,借鑒先進地區經驗,打造深入人心的中山專屬城市名片,讓夜經濟從“滿足口腹”升級為“文化記憶”和“精神載體”。要以系統思維做好頂層設計,科學整合山、城、河、海等自然資源,以及香山歷史、民俗風物等人文資源,在規劃建設夜經濟核心示范街區的同時,推動各鎮街打造相對固定的夜經濟片區,構建“全域聯動、要素協同”的發展格局。要著力打造特色場所,為大型演唱會、大規模體育賽事、長周期展會等服務業提供基礎支撐,同時盤活老廠房、老民居等存量資源,讓老空間煥發新活力。要堅持舉辦各類活動引流聚氣,著力培育“夜品、夜賞、夜娛、夜購、夜健”多元業態,緊扣群眾多元需求,通過定期舉辦美食節、音樂會、“夜中山打卡季”等主題活動,實現常態化引流。
會議要求,要以政策支撐護航,加快制定夜經濟發展相關扶持政策,劃定“包容監管區域清單”,明確資金補貼、稅收優惠等舉措,以及特定區域占道經營、外擺時間等標準。要以人才引進賦能,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吸引年輕人“筑夢夜中山”。聯合職業院校開設夜經濟運營專業,讓本土經營者成長為中堅力量。要以柔性管理提溫,摒棄“干多錯多”保守思維,實現“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強化多元共治,引導良性競爭,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服務”。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寧軍主持會議,秘書長余振孝出席會議。
編輯? 王欣琳? 二審 朱暉? 三審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