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登革熱與基孔肯雅熱“兩熱”防控形勢嚴峻,中山市東區街道以“全覆蓋、零死角、嚴落實”為核心目標,動員全街道力量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從黨員干部到普通居民,從社區網格員到企業志愿者,各方力量下沉一線、協同作戰,通過一系列精準舉措降低蚊蟲密度、消除傳播隱患,用責任與擔當守護轄區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數據顯示,自10月1日至11日,東區街道累計排查整改蚊蟲孳生隱患點900余處,出動工作人員及志愿者超1.5萬人次,清運雜物垃圾500余噸,清理積水點5000余處,轄區蚊蟲密度較節前顯著下降,基孔肯雅熱疫情傳播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黨員干部沖鋒在前
攻堅克難顯擔當
“有矛盾,找海哥!”在東區街道桃苑社區,居民們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們口中的“海哥”,正是社區黨委委員劉少海,這位土生土長的“齊東佬”,不僅是本地通,更擅長用“家常話”化解群眾難題。
社區居民歐叔家門口,曾長期堆放著十幾個廢舊花盆和瓦罐,雨水積存后成了蚊蟲滋生的“重災區”。此前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勸說,歐叔都因舍不得丟棄“老物件”。劉少海沒有選擇強行處理,而是第三次上門時與其拉起了家常:“歐叔,我知道這些壇壇罐罐您收拾得不容易,但這幾天下雨,里面生了蚊子幼蟲,蚊子一多,最先咬到的就是您和小孫子。我們清理干凈,孫子玩得開心,您也住得舒心,是不是?”一番話既肯定了老人的付出,又點出了健康隱患,歐叔聽后終于點頭同意,還主動拿起工具幫忙搬運。就這樣,劉少海用接地氣的溝通方式,解開了群眾的心結,也啃下了環境治理的“硬骨頭”。

這樣的擔當,在東區街道的黨員干部隊伍中并非個例。自國慶、中秋雙節以來,東區街道班子成員全員下沉社區現場辦公,聯動“入鎮下村”單位、志愿者等力量,在竹苑、起灣、橋崗等疫情防控重點社區開展“兵團式作戰”,集中力量攻克衛生死角。在防控關鍵期,街道機關黨員骨干組成突擊隊,全脫產支援社區一線;2400人次機關干部頂著烈日、冒著風雨,手持掃帚、鐵鍬深入背街小巷、居民院落,開展“清源斷孳”攻堅行動。黨員干部們也用腳步丈量責任,用行動詮釋擔當,成為“兩熱”防控一線最堅實的“主心骨”。
群防群控聚合力
全民參與筑防線
“兩熱”防控不僅需要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更需要全體居民共同參與。
東區街道各社區黨組織創新群眾工作方法,通過“敲門行動”入戶發放蚊香、防蚊顆粒5000余份,并“手把手”教居民如何清理家中花盆、水槽等隱蔽積水點,如何正確安裝紗窗阻擋蚊蟲進入。針對閑置地、空置房等清理難點,黨員干部多次上門與產權人溝通,用耐心和真情贏得理解與支持;通過幫助居民更換門前破損的積水容器、修剪遮擋窗戶的樹枝等細微服務,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并發動經聯社干部、居民小組長帶頭整治環境,讓居民從“被動拒絕”轉變為“主動參與”,形成了“黨員干部帶頭干、居民群眾跟著干”的良好氛圍。

為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街道還建立了“隨手拍”孳生地收集機制。只要居民發現小區內有積水點、雜物堆積等情況,用手機拍下照片上傳至社區網格群后,工作人員便會第一時間跟進處理,讓每一位居民都成為疫情防控的“監督員”。“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學生們化身家庭“防蚊小衛士”,帶動3萬多個家庭養成定期清理積水、保持環境整潔的好習慣。
此外,街道還積極聯動轄區企業力量,動員科技企業無償提供無人機支援防控工作。通過無人機航拍巡查,精準定位172處衛生死角,特別是居民樓天臺等區域。工作人員根據航拍畫面制定清理方案,及時清運天臺堆積的雜物,有效解決了高空作業難題。線上線下宣傳也同步發力,社區網格群每日推送防蚊知識,轄區宣傳欄、電子屏滾動播放“兩熱”防控要點,累計覆蓋16萬人次。居民們主動在網格群打卡分享自家的防蚊舉措,有的曬出清理后的陽臺,有的分享自制的防蚊小妙招,“我要防”的防控自覺逐漸成為新風尚。
編輯 張英 二審 朱暉 三審 林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