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中通道即將開通一周年之際,6月20日,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和中山日報理論周刊的支持下,市社科聯攜手市委黨校圍繞“深中一體化的實踐與探索”主題舉辦社科沙龍活動。現場,組織了有關部門代表、企業家代表和專家學者回顧總結、探討深中一體化的實踐經驗。

活動中,市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社科界特聘人才梁士倫指出,深中通道開通一年來,在六個一體化方面成效顯著,招商引資、產業政策、城市協同規劃等都取得快速突破并落地見效。他認為,要實現真正一體化,中山需轉變發展理念,從體制內到民間都要與深圳無縫銜接、協同發展。

他建議中山利用“工改”騰出的土地優勢打造中試基地,吸引深圳創新研發項目,配置種子基金,完善服務,培育有前景的新項目。以康方生物為例,中山給予空間、資金等支持,助其從初創企業成長為行業龍頭,帶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他強調引進項目應重視技術含量和發展前景,打造支撐未來發展的高含金量產業。

廣東藥科大學藥品供應鏈產業學院執行院長、教授邵念榮表示,生物醫藥產業作為中山四大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發展迅速。深中通道開通后,中山與深圳在產業鏈銜接上取得進步。他建議下一步在促進政策落地的同時,加強與深圳在產業鏈各方面協同,包括重大產業平臺建設、人才引進、科研平臺協作等,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做大做強。同時,深中通道提升了中山對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廣東藥科大學畢業生愿意選擇在中山生物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就業。

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部副部長王曉博說,深中通道為研究院與深圳企事業單位開展技術研發合作提供了交通便利。目前研究院對接中山存量企業較多,但與新引進規模企業的交流合作上,缺乏技術經紀及供需對接的橋梁。此外,在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階段,所孵化企業對投早投小的早期風投類資金需求較大,他建議中山盡早組建光電類創投基金助力企業成長。

市委黨校哲學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黨西民認為,深中通道開通后中山文旅成績斐然,人流量增加,吸引力凸顯。未來在文化交流方面即將進入新階段,面臨與大灣區更多城市的文化的摩擦和磨合。他建議將傳統文化融入文化空間,挖掘中山特色景點,積極推廣香山文化,展現香山多元包容特點,適應大灣區文化風格,塑造中山魅力,吸引更多游客過來,促進文化和旅游走向繁榮。
據介紹,此次社科沙龍充分發揮了社科專家學者“思想庫”“智囊團”的作用。自深中通道開通以來,市社科界通過舉辦“社科沙龍”和“社科專家進基層”品牌活動、編報《中山社科咨政》等方式,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未來,中山將繼續以深中通道為契機,在多領域深化與深圳合作,在深中一體化進程中不斷探索前行,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大灣區建設貢獻力量。
編輯 陳雪琴?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林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