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父母來說,寶寶的降臨是一件幸福的喜事,但是在中山市博愛醫院出生的嬰兒小明(化名),卻讓爸爸媽媽感到憂心忡忡,因為孩子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被發現患上了一種先天性疾病——肺隔離癥。
在醫生的全力救治下,近日孩子已經順利出院。據悉,小明是中山市博愛醫院首位在出生20天就做了部分肺葉切除術的新生兒,也是中山市完成此類手術的最小新生兒。
呼吸困難無法脫離呼吸機
出生20天新生兒被成功搶救
小明(化名)的媽媽去年在孕期產檢B超時被醫生發現,寶寶左邊肺部有異常,考慮是肺隔離癥。肺隔離癥是癌癥嗎?孩子會有生命危險嗎?對日后的生長發育有影響嗎?帶著重重疑問,小明的爸爸媽媽來到市博愛醫院進行詳細的產前咨詢。
醫生告訴夫妻倆,肺隔離癥又稱支氣管肺組織分離,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肺部發育畸形,是指在正常的肺葉中,有部分異常發育的、沒有正常通氣功能的肺組織,可分為葉內型和葉外型,臨床上以葉內型常見。肺隔離癥若無癥狀可以隨訪觀察;若有反復發作、長期遷延不愈的炎癥感染時應及時采取手術治療,術后效果良好。
聽完醫生的詳細講解、有了初步了解后,小明媽媽也打消了心中的不安和顧慮,安心待產。
2023年12月,小明順利出生。然而出生后不久,小明便出現了呼吸增快、口吐泡泡、呻吟不斷的呼吸困難表現,轉入了市博愛醫院新生兒科病房,并戴上了呼吸機。經過治療,小明仍然呼吸困難,始終不能離開呼吸機。
醫生為小明進行肺部CT檢查后發現,小明左下肺見有一大范圍的團塊(約32mm×33mm×62mm),基本占據了左邊半個胸腔,明確是肺隔離癥,并且還有兩條粗大的異常血管。
難道小明遲遲無法撤離呼吸機原因就是它?是否要進行手術切除?中山市博愛醫院小兒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鐘陳介紹,相關文獻資料表明,肺隔離癥目前并沒有明確的手術時機,多數是到了嬰幼兒時期、因反復的肺炎而進行手術治療,新生兒期即出現嚴重臨床癥狀并需手術治療的病例比較罕見。因此,對于小明是否需手術治療,該院新生兒科聯合了小兒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進行了多學科討論與會診。
“通過專家組認真分析和討論,一致認為小明左下隔離肺范圍大,血運豐富,并且存在異常的血管分流,從而導致呼吸困難、無法撤離呼吸機。若長此以往,除了不能脫離呼吸機,還容易繼發反復的肺部感染,甚至導致心功能異常,建議盡早手術干預。”鐘陳介紹。
在向小明爸爸媽媽詳細交代了病情、告知了手術方式及手術風險后,小明的爸爸媽媽選擇了開展手術。在出生20天時,小明被推進了手術室。
在小兒外科醫生小心翼翼的巧手操作下,最終小明被順利結扎異常供血血管、切除了約1/2左側肺葉,手術順利。小明回到了新生兒科病房,繼續開展治療。

回到病房后,在呼吸機的幫助下,小明剩余肺部的功能逐步恢復、術口逐漸愈合,在手術后第5天后停止了呼吸機的幫助,自主呼吸越來越平穩,即使哭鬧著要吃奶,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在住院1個多月后,小明順利出院、回到了爸爸媽媽身邊。
多長一個肺呼吸并不會更順暢
出現癥狀要留心
鐘陳表示,肺隔離癥是較少見的先天性肺發育畸形,“有些人第一反應覺得,多長一個肺是否呼吸更順暢?恰恰相反,多出來的這個肺,不但不發揮功用,還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據悉,隔離肺與正常肺組織隔離開來,沒有正常肺的功能,且易于感染,如果不手術根治,患者會反復出現肺部感染,如咳嗽、咳痰、發熱甚至咯血等癥狀。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發育,隔離肺還有可能擠壓正常的肺葉,增加心臟的負擔。
“肺隔離癥可以通過產檢發現,發現胎兒有隔離肺時,不要因為畏懼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而應及時到醫院進行咨詢,根據醫生建議生后定期隨診,避免錯過最佳手術時機。”鐘陳提醒,如果孩子出現反復發熱咳嗽、咳痰,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明病因,一旦查出隔離肺,應積極外科手術切除,根治該病。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周振捷? 三審 吳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