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科教興市,創新驅動,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萍紕撔鲁蔀榻衲曛猩絻蓵先舜蟠砗驼f委員關心的一大熱點。在2月3日舉行的分組討論上,代表委員圍繞如何增強全市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等建言獻策。
創新發展推動產業能級提升
火炬開發區是全市創新發展的“主引擎”。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火炬開發區聚焦創新發展,做大做強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裝備、光電光學等產業,持續完善創新生態,吸引高端資源要素集聚,加快提升產業能級、科創能級和城市形象,打造一流國家級高新區。
市人大代表、副市長、火炬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劉云梅表示,火炬開發區將堅決扛起國家級高新區“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使命擔當,按照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三個新”的部署要求,向“新”而行,大力實施“一五三”工作法,以打造中山創新發展“主引擎”為主線,著力推進科技創新活力、產業能級、城市發展環境、民生保障水平和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五大提升行動”,強化全面統籌、項目為王、制度創新“三大抓手”,全力以赴推進低效工業園改造和深中合作創新區土地整備,加快構建創新發展新格局,為全市高質量發展作支撐、當標桿。
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集中優勢資源扶持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衛華僑委員會委員、翠亨新區管委會產業發展局局長裴靖提出了《關于成立中山市氫能與儲能協會,全力打造新能源產業高地的建議》。裴靖建議,市相關部門可研究成立市氫能和儲能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完善統籌工作機制,負責推動成立氫能與儲能協會,協調和推動全市氫能、儲能產業發展工作。

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健康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市具備較深厚的產業發展基礎。九三學社中山市委會課題組建議,依托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整合其他園區健康醫藥管理團隊,為健康產業的“六大園區”提供統一園區服務和產業招商。市人大代表、中山市健康基地集團園區黨委書記萬鶴群建議,通過撬動產業發展政策扶持資金和產業投資資金,能讓不同階段、不同規模的企業得到資金支持,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
市人大代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管理學院院長趙晷湘認為,企業是創新主體,在創新驅動發展中,企業要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主動作為,把科技創新看成是提高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政府要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完善創新鏈。比如,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創新政策、資金支持、人才引進、技術創新平臺搭建等服務。同時,搶抓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和深中一體化的機遇,吸引深圳創新資源,為中山創新發展注入新活力。
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科研攻關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圍繞產業創新關鍵問題開展科研攻關。市政協委員、中山市北京理工大學研究院院長邵立偉,市政協委員、博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CEO冀鳴帶來了《關于鼓勵企業為主體構建創新聯合體,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水平的建議》,從強化制度供給,釋放企業家精神;建立以企業為核心的成果轉化協同體系;打破“畫地為牢”人才資源困局,搭建全方位創新資源配置模式三個方面提出建議。
邵立偉、冀鳴建議,要探索建立產學研合作鏈條式引導和支持政策,幫助企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通過強化企業“出題”、高校院所“答題”的聯合技術攻關模式,除了大力推行科技項目“揭榜掛帥”模式以外,探索支持我市明星企業立足技術攻關與省內外科研院所開展常態化技術交流,引導企業牽頭建設技術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等技術聯合攻關載體。要鼓勵支持企業設立各類科技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以我市行業領軍、龍頭企業為核心,打造產業上下游協同鏈,形成推動大中小微科技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

大力發展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冀鳴還提交了一份《關于鼓勵專精特新企業創新引領作用,促進和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建議》。冀鳴表示,要充分發揮中山新“十大艦隊”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科技創新平臺等的專業能力和行業影響力,整合行業產業資源,梳理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發掘和培育具備戰略性和顛覆性潛質的新型企業主體,鼓勵具有未來產業潛質的創新企業與傳統產業的聯動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加速傳統產業與未來產業的融合,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帶動新型產業發展。
實施“組合拳”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人才是第一資源。市政協委員、中山市企業首席質量官協會會長、中山市工程學會理事長莫禮提交了《推動灣區科技人員標準化與品質工程師資格互認,促進中山企業對港合作交流》的提案。莫禮建議,市委、市政府可把大灣區工程技術人員專業資格互認工作納入全市人才工作總體部署,謀篇布局,推動我市工程技術人員專業資格灣區互認工作的快速發展。市政府相關部門可出臺政策措施,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對灣區人員資格互認工作予以支持,將中山建設為灣區標準化和品質專業人才互認高地,通過科技人員的專業資格互認,推進中山對港合作交流,助力中山企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謀劃組建市級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市政協委員陳恒才認為,科技創新是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和新機制的關鍵,建議借鑒國內長三角或周邊地市的相關經驗,搭建科創服務平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最后一公里”。借鑒周邊地市如清華大學珠三角研究院、佛山仙湖實驗室及長三角華中科大無錫研究院等科創平臺的經驗,探索在科創平臺下建立符合發展實際的科學家持股平臺,建立起“院所+技術經紀人+企業”的轉化對接機制,以“科學家+地方國資+院所”共同組建科技成果轉化運營平臺。這一模式既規避了科學家首創的潛在風險,又能實現科技轉化成果與科學家共享,充分激發科學家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生產服務業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高端生產服務平臺也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生產性服務業倍增計劃。市人大代表、廣東利誠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新文認為,深中通道建成通車后,中山與深圳等東岸城市融合互動一體化發展等多重機遇,對我市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必將成為中山高質量發展的兩個著力點。陳新文建議,要大力發展研發外包、檢驗檢測認證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依托園區生產服務業,進一步優化創新鏈,為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產品加速走向市場打開更多通道。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朱暉? ?三審 吳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