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9歲的何女士身懷三胞胎,懷孕27周出現早產,胎兒最小的700多克,最重的2斤,全身皮膚絳紅,吹彈可破,血管如頭發絲粗細,隱約可見,剛出生就面臨重重危險。
1月10日,記者從中山市博愛醫院獲悉,經過醫護團隊的全力救治,超早產兒三胞胎最終成功闖過多道生死關。目前,三個孩子均已健康出院回家。據悉,這一例超早產三胞胎,刷新了中山救治早產多胞胎的最低胎齡紀錄,也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超早產兒三胞胎順產用時18分鐘
時間回到2023年9月19日凌晨3點,懷孕27周的何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迅速趕到中山市博愛醫院就醫。
何女士是一個特殊的孕婦,因為她懷的是三胞胎。隨著何女士宮縮越來越強,宮口逐漸擴張,此時,分娩已不可避免。醫院產房區長黃醫師在檢查評估后認為,何女士具備自然分娩的條件。
為了最大程度保障母嬰安全,整個產兒科開展分工合作。同時,產科醫師診治團隊制定應急預案,預判患者在生產中可能遇到的緊急狀況,準備好母嬰搶救設備、物品,確保搶救設備處于工作狀態。
16:37,第一個胎兒娩出,體重1Kg;16:45,第二個胎兒娩出,體重0.78Kg;16:55,第三個胎兒娩出,體重0.99Kg。整個分娩過程用時18分鐘,三個寶寶順利出生。隨后,三個寶寶被快速、平穩地轉到新生兒科,交由新生兒科醫護團隊繼續密切監護。
連闖生命關卡,三胞胎順利回到父母懷抱
在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有條不紊的配合搶救下,三個寶寶開始了闖關。三個寶寶面臨的是環境關、呼吸關、營養關、感染關等,每一環節都生死攸關。
在“環境關”方面,因為超早產兒對外界環境嚴重不適應,輕微聲音、微弱光線或操作刺激,都可能引起生命體征波動,因此,醫護團隊嚴控聲光電,采用集中查房護理。
在“營養喂養關”方面,醫護團隊從微量喂養結合靜脈營養開始,對寶寶的情況實施每日個體化營養方案。新生兒救治團隊及產科團隊為了產婦早期啟動泌乳,開展早產兒母乳口腔免疫療法。
在“呼吸關”方面,新生兒科開創家庭參與式照護前移,在無創通氣時,讓寶寶的媽媽進入病房進行袋鼠式護理。
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楊春暉介紹說,經過全力救治,3個寶寶發育得很好,沒有出現并發癥,出院的時候,體重都在4.5斤以上。“神經系統發育得也很好,看人、追視等都不錯。”據悉,三個寶寶出院后,一年內還需要回來醫院定期隨訪評估。

“雙胎在產科常見,但是三胞胎比較罕見。自然懷孕的三胞胎順產,則更為罕見,概率約為70萬分之一。”楊春暉表示,這一例超早產三胞胎的救治,刷新了中山救治早產多胞胎的最低胎齡紀錄。
編輯 汪佳?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吳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