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35歲的吳姓患者,差點被突發腦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奪走生命。在命懸一線的危急時刻,中山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一區主任李亮明團隊、麻醉科主任陳勇團隊、急診科團隊憑借精湛的醫術和緊密的協作,及時為患者拆除了腦中那顆“已經破裂的炸彈”。
■上課前突然癱倒在地,竟是顱內出血
前不久的一天,吳姓男子正準備給學生上課。然而,就在這看似平常的時刻,厄運突然降臨,他毫無征兆地癱倒在地,緊接著出現意識障礙,甚至無法言語。在場的其他老師被這突如其來的狀況嚇得驚慌失措,急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救護車風馳電掣般地將吳姓男子送到了中山市人民醫院急診科進行搶救。
接診的神經外科醫生林偉標及急診科醫生緊急開通綠色通道,迅速為患者進行檢查。急診查顱腦 CT 提示,患者左側額顳頂部急性硬膜下出血。
送入醫院急診搶救室時,患者已經昏迷,而且雙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情況萬分危急。而更讓人疑惑的是,患者還如此年輕,并且沒有高血壓病史,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如此嚴重的腦出血呢?神經外一區主任李亮明前來會診后,將“疑兇”鎖定在腦內血管病變出血上。
為了找出這顆隱藏在患者腦內的“炸彈”,中山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一區團隊立即給患者做了CTA腦血管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左枕葉腦血管畸形,左側頸內動脈瘤,左側額顳頂急性硬膜下血腫。病情比較復雜,顱內出血有可能為左頸內動脈瘤破裂引起,也有可能為左枕部腦血管畸形急性破裂引起,而且兩個病變一前一后,一個切口不能涵蓋,要分兩次手術。
■命懸一線,多學科聯手與死神賽跑
為了順利“拆除”患者腦內的“定時炸彈”,中山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一區團隊精心制定了復雜且精準的手術計劃,先清除急性硬膜下血腫,并探查左側頸內動脈瘤,確認是否該病變所致,再開枕部切口處理枕葉腦血管畸形。
術中開顱后,團隊清除大量硬膜下血腫后,仔細探查頸內動脈瘤,并未見破裂出血征象。患者顱內出血還洶涌而出,找不到出血點,血壓一度低到休克狀態。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患者生命危在旦夕。李亮明主任當機立斷,馬上改變體位,重新消毒,做枕部切口進入。麻醉醫生團隊、護理團隊也積極配合。臺上,醫生們爭分奪秒地止血;臺下,醫護人員緊張地合血、進行自體回輸血、開通多通道補液、升血壓……經左枕部傷口開顱,團隊迅即探查發現破裂的出血點及畸形血管團,予以切除。病人顱內出血馬上停止,血壓也逐漸上升,在場醫護人員懸著的心終于逐漸平靜下來。
最終,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患者轉危為安,這場驚心動魄的搶救行動以勝利告終。
術后,患者被轉入重癥監護室繼續接受治療。在多科室的聯合協作下,患者于術后22天醒來,這一消息讓家屬們激動萬分。在神經外科一區、中醫科、康復科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患者堅強地邁過了一個個難關,身體狀況逐漸好轉,基本沒有后遺癥,并已于日前出院,有這樣的手術效果和恢復可以說是醫學奇跡。
腦動靜脈畸形在年輕腦血管病患者致殘、致死率中位居首位。李亮明主任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持續性偏頭痛,最好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盡早排除腦動靜脈畸形的可能。一旦確診,在保證日常血壓控制平穩的基礎上,一定要堅持定期復查。必要時,應在專業神經外科醫師的幫助下積極接受手術治療,以防止腦出血并最大限度地保護神經功能。
記者 周映夏 通訊員 唐柳青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