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是雨水節氣,天氣也忽冷忽熱,乍暖還寒。市中醫院預防保健科醫師黃佳佳表示,此時,人體內陽氣也隨著雨水節氣到來進一步向上向外升發,市民在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等方面既要順應陽氣升發的特點,顧護正氣,更要注意預防疾病發生。
中醫認為,雨水節氣,一重疏肝,使肝木條達不至肝旺乘脾土,而使脾胃之氣更弱;二重健脾,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濕邪,飲食上注意“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多吃甘味平補脾胃、溫中化濕的食物,如山藥、小米、芡實、黃豆、紅薯、糯米、南瓜、桂皮、陳皮、扁豆、草果、生姜等,少吃酸味食物如酸梅、烏梅等,同時注意少吃生冷、油膩、礙脾之物,以護脾陽。
黃佳佳表示,雨水節氣天氣變化不定,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使人出現精神抑郁、憂思不斷等表現。春季氣壓較低,空氣中含氧量下降,大腦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人腦激素分泌紊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心煩意亂,不安、躁動等不良反應。因此,此節氣我們應順應春季萬物生發趨勢,多與家人朋友溝通,及時疏解不良情緒,積極參加運動、導引術等以疏通經絡,調暢氣機,使心情愉悅。
記者 周映夏 通訊員 黃琳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
責任編輯: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