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家住小欖鎮的梁姨體檢發現肺部多發結節,且多個結節考慮惡性。復雜的病情令梁姨一家陷入困境,幾經周折,最終慕名找到了市中醫院心胸外科主任伊嚴,伊嚴在仔細研究梁姨病情后,告知患方,考慮為多原發肺癌可能性大,在保留健康肺組織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一次性切除干凈高危病灶。
入院后,梁姨的胸部CT影像經人工智能三維成像后,發現胸部的情況比預想得還要困難,總共有7個大小不等的結節散布在右側上下肺的不同位置。“無法全部術前穿刺活檢”“無法全部定位”,更不可能在沒有病理的情況下一次切除右側上下兩個肺葉。如何在這么困難的情況下,一次性解決所有結節同時盡可能保留肺功能是擺在外科醫生面前的兩大難題。
經過反復討論,最終方案定為“不穿刺、不定位”,憑借該院特色微創單孔胸腔鏡的優勢,利用三維重建結合解剖標志,一次性切除所有結節。但是到了手術臺上,在偌大的肺表面上找到最小僅8毫米的且實性成分不高(與周圍正常肺組織觸診沒有明顯區別)的小結節,猶如茫茫大海中垂釣一只小蝦般。但憑借豐富的解剖學經驗,伊嚴僅用3小時,就成功把7個結節一次性切除,其中冰凍病理報告為浸潤性癌的右下葉做了徹底的根治,術后病理結果1個為浸潤性腺癌、其余3個結節均為原發性早期肺癌、3個為良性病變。
此復雜病例經過精心設計,巧手施術,伊嚴帶領心胸外科團隊在盡可能徹底切除病灶的同時,也為梁姨保留了更多的肺功能儲備,微創治療術后7天便已拔除全部胸腔引流管,快速康復效果非常顯著,分期較早也無須后續治療。真正做到了手術切口小且美觀、腫瘤切除徹底、肺功能最大限度保留的完美統一。
伊嚴表示,該科每例手術都要根據患者結節位置、性質來制定個性化手術方案。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具有創傷小、徹底切除的優勢,此例“多原發早期肺癌”治療在免定位、免穿刺及單孔精準微創切除的強強聯合,標志著該院肺結節診治進一步向前邁進。
記者 周映夏 通訊員 黃琳
◆編輯:龍慧◆二審:蘇鵬蘊◆三審:周亞平